[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灭多威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新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4248.0 | 申请日: | 201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2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涛;李素平;许昊;李秀芹;董立;马继芳;刘磊;姜京宇;董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志平 |
主分类号: | A01N47/24 | 分类号: | A01N47/24;A01P7/04;A01N43/90;A01N5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35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灭多威 防治 二点委 夜蛾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害虫的防治,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灭多威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1860)]是我国夏玉米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农业害虫。
据有关资料记载,国内最早于2005年7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发现二点委夜蛾危害夏玉米苗,幼虫钻蛀茎基部,导致幼苗枯心萎蔫死亡,或咬断玉米根,导致倒伏,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这在国内属于首次报道。据报道,2010年二点委夜蛾在河北省中南部夏玉米区普遍发生,2011年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等省暴发,发生面积达3000多万亩,少数地块补种或毁种,是近年玉米生产中少见的严重虫害。
据报道,二点委夜蛾成虫喜欢在荫蔽潮湿处活动并产卵,幼虫也喜欢在荫蔽潮湿处活动并危害作物幼苗。1头雌虫能产卵300~500粒,田间一株玉米苗周围有的可多达20头幼虫。近几年,黄淮海夏玉米产区普遍实现了小麦机械化收割、夏玉米贴茬播种等,小麦收割后的秸秆直接散落到田间,为二点委夜蛾的暴发危害提供了大面积有利的适生环境。
为了控制该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目前生产上应用于防治二点委夜蛾幼虫的药剂主要是辛硫磷、毒死蜱等有机磷农药,进行全田喷雾防治,或灌药进行防治。一方面由于二点委夜蛾发生范围广、田间虫量大,用药量多且大,长期的应用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另一方面,二点委夜蛾防治是玉米播种后至8-9叶期,特别是3-7叶期是防治关键期,在该时期玉米田一般普遍使用除草剂,其中烟嘧磺隆除草剂是常用的一种,七天内若使用有机磷农药和烟嘧磺隆,容易产生药害。为此,目前急需一种用量少、防效高的安全有效的新型化学农药交替使用或替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当前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化学防治用药,存在用药量大,容易产生抗药性,以及有机磷农药与玉米田除草剂在7天内使用容易产生药害等问题,提供一种利用灭多威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新用途。
在本发明的新用途中,使用的灭多威为20%灭多威乳油。
在本发明的新用途中,可以使用灭多威进行喷雾、药剂灌根施用,或做成毒饵施用。
在喷雾或灌根施用时,其使用浓度为500-800倍液,优选500倍液,亩用药液45kg。
在毒饵施用时,其亩用量为125-175毫升,优选175毫升。
此外,也可以使用9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24%灭多威可溶性液剂或40%灭多威乳油来代替20%灭多威乳油
优选地,灭多威还可以与其它杀虫剂组合后用于防治二点委夜蛾,其它杀虫剂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高效氯氰菊酯。
当灭多威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组合时,二者的重量比为16.67~37.5:1,优选16.67:1。
当灭多威与高效氯氰菊酯组合时,二者的重量比为2.47~5.56:1,优选5.56:1。
上述重量比均为有效成分重量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应用灭多威防治二点委夜蛾,用药量低,常规用量下,在室内对四龄幼虫防治效果在80%以上,在田间防效可达90%以上,且灭多威不属于有机磷农药,使用更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供试虫源:于2010年7月田间采集得到的二点委夜蛾幼虫,在室内进行人工饲养,得到成虫并将所产卵饲养至试验所需龄期。
试验方法如下:
胃毒毒力测定方法:采用浸叶法进行胃毒毒力测定。将苋菜叶片在药液中浸泡10~15s后,取出晾干,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制成圆叶片、放入12孔板,每孔3片,挑健康整齐的2龄及4龄二点委夜蛾幼虫每孔1头,每处理30头幼虫,3次重复,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将各处理置于26℃恒温箱中饲养,24h后统计试虫死亡数。
各种药剂的使用浓度为商品的推荐浓度,复配时,两种药剂的终浓度为单独使用时浓度的一半。
所得死亡率用Abbott公式进行校正:
试验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志平,未经董志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42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降血压作用的保健茶饮品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人力扳转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