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拉伸薄膜捆绑式横向拉伸方法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3163.0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7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瞿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新科实业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55/16 | 分类号: | B29C5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广州市开发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拉伸 薄膜 捆绑 横向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双向拉伸薄膜捆绑式横向拉伸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纵拉辊两侧设置对称向外侧小于一周螺旋分布的柔性捆绑绳使已预热的薄膜的两边缘被捆扎而压紧纵拉辊表面,薄膜随着纵拉辊旋转被纵向拉伸的同时,利用薄膜与捆绑绳间的摩擦力远大于与纵拉辊表面间的摩擦力,使捆绑绳向纵拉辊外侧做螺旋运动时使薄膜横向被连续线性拉伸。
2.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双向拉伸薄膜捆绑式横向拉伸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一个或一个以上捆绑式横向拉伸单元构成;所述的捆绑式横向拉伸单元主要由纵拉辊(1)、在纵拉辊(1)两侧对称向外缠绕小于一周的第一柔性捆绑绳(3)和第二柔性捆绑绳(13)、第一转向滑轮(6)、第二转向滑轮(10)、第三转向滑轮(16)、第四转向滑轮(19)、第一张紧滑轮(4)、第二张紧滑轮(12)、第一丝杆(8)、第二丝杆(14)、第三丝杆(15)、第一基准臂(5)、第二基准臂(11)、第一拉伸臂(17)、第二拉伸臂(18)、张紧滑轮固定座(7)和基础支撑架(2)构成;其中第一柔性捆绑绳(3)和第二柔性捆绑绳(13)分别由第一转向滑轮(6)、第四转向滑轮(19)和第一张紧滑轮(4),第二转向滑轮(10)、第三转向滑轮(16)和第二张紧滑轮(12)支撑形成各自封闭回路被纵拉辊(1)带动做循环运动,使已预热的薄膜(9)的两边缘在捆扎切入点(A,A’)和捆扎剥离点(B,B’)之间被捆扎而压紧纵拉辊(1)表面;第一柔性捆绑绳(3)置于第一转向滑轮(6)、第四转向滑轮(19)和第一张紧滑轮(4)之上和第二柔性捆绑绳(13)置于第二转向滑轮(10)、第三转向滑轮(16)和第二张紧滑轮(12)之上保证第一柔性捆绑绳(3)和第二柔性捆绑绳(13)能够顺利随着纵拉辊(1)循环运动;第一转向滑轮(6)和第二转向滑轮(10)分别固定在第一基准臂(5)和第二基准臂(11)上;第三转向滑轮(16)和第四转向滑轮(19)分别固定在第一拉伸臂(17)和第二拉伸臂(18)上;第一张紧滑轮(4)和第一张紧滑轮(12)固定在张紧滑轮固定座(7)上;第一基准臂(5)、第二基准臂(11)、第一拉伸臂(17)、第二拉伸臂(18)和张紧滑轮固定座(7)固定基础支撑架(2)上并可以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双向拉伸薄膜捆绑式横向拉伸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捆绑式横向拉伸单元还包括第二丝杆(14)和第二丝杆(15);通过第一丝杆(14)调整第一基准臂(5)和第二基准臂(11)之间的距离调整第一柔性捆绑绳(3)和第二柔性捆绑绳(13)在纵拉辊(1)上捆扎切入点(A,A’)之间的距离(La)控制薄膜(9)的输入宽度,通过第三丝杆(15)调整第一拉伸臂(17)和第二拉伸臂(18)之间的距离调整第一柔性捆绑绳(3)和第二柔性捆绑绳(13)在纵拉辊(1)上捆扎剥离点(B,B’)之间的距离(Lb)控制薄膜(9)的输出宽度,实现横向无级拉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双向拉伸薄膜捆绑式横向拉伸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捆绑式横向拉伸单元还包括第一丝杆(8);通过第一丝杆(8)调整张紧滑轮固定座(7)的位置来控制第一张紧滑轮(4)和第一张紧滑轮(12)的位置,进而调整两柔性捆绑绳压紧纵拉辊表面(1)的程度,便于薄膜(9)压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新科实业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广州华新科实业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316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致发声装置及电子装置
- 下一篇:无专用工装的车轮找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