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痔疮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2515.0 | 申请日: | 201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9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志贵 |
主分类号: | A61K36/78 | 分类号: | A61K36/78;A61P9/14;A61K35/14;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401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痔疮 药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范畴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痔疮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痔疮又称痔疮是肛门直肠下端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张所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这种静脉团俗称痔核,按其生成部位不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一般通称为痔疮,多因湿热内积久坐久立、饮食辛辣或临产用力、大便秘结等导致浊气淤血流注肛门而患病,内痔的临床特征以便血为主,外痔则以坠胀疼痛有异物感为主症,在患痔疮过程中皆因大便燥结,擦破痔核或用力排便或负重进气,使血液淤注肛门,引起便血或血栓,痔核经常出血,血液日渐亏损可以导致血虚,如因痔核粘膜破损,感染湿热邪毒,则局部可发生肿瘤,痔核日渐增大,堵塞肛门,在排便时可脱于肛外,患痔日久者,因年老体弱,肛门松弛,气虚不能提升,痔核尤易脱出,且不易自行回复,使用本发明的痔疮膏,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治愈率92%不复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对痔疮标本兼治的药,这种是无副作用低碳环保药品。
本发明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痔疮的发病机理和认识治疗的原则,从祖国宝库中筛选出对内痔外痔混合痔都有效的治疗药物。
本发明药膏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
由农吉利,马钱子,鱼腥草,艾叶,五倍子,红糖,猪血粉,大黄,地枫,苦参,南瓜子,绿豆粉组成。
将上述各组分制成本发明药膏的制备方法是:
将农吉利30g,马钱子20g,鱼腥草20g,艾叶10g,五倍子10g,大黄0.5g,地枫10g,苦参10g,南瓜子10g与pH值为7.56的水4000克混合并放入锅中,然后加热到40-50℃,熬制30分钟,去渣,再加入猪血粉0.5g,绿豆粉20g,红糖20g,并加热到100摄氏度,保温30分钟,浓缩成膏液,冷却后分装即可。
本发明药膏中的农吉利、鱼腥草、五倍子、艾叶、猪血粉(制)、地枫、苦参、南瓜子、绿豆粉、马钱子、大黄、红糖主治痔疮,收敛疼痛肿胀,各组分合理配伍,利用配伍精神的药理利用他的综合作用对内痔外痔混合痔有一定的疗效。
本发明药膏定性为“舒肛痔疮膏”。
本发明药膏“舒肛痔疮膏”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下述优点:
患处局部使用,具有迅速消炎、止痛的作用,见效快,迅速收敛。
本发明药膏的有效成分散失小,疗效高,具有标本兼治、无副作用、费用低、疗程短、见效快,对内痔、外痔、混合痔都有疗效的特点。
本发明药膏“舒肛痔疮膏”的疗效:本发明经百余年的临床观察选择病例,将病患处用温水洗净擦干然后用脱脂棉球沾药膏少许涂于患处清晨洗净,1日1次,晚上临睡前使用,一疗程为10天。治疗病人近10000例,病情明显好转或完全康复有效,总有效率为92%。
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姓名尹xxx45岁女,临床检验二次手术没好,内外混合痔下血,用舒肛痔疮膏一个星期治疗康复,至今未再复发。
病例:赵xxx40岁女临床检验,外痔大便下血,混合痔血钾低,不能手术,用了舒肛痔疮膏10天康复,至今未复发。
病例:黄xxx男38岁,临床检验为内外混合痔,用舒肛痔疮膏治疗20天康复,至今未复发。
病例:孙xxx男63岁,临床检验周边脓肿出血,有痔核,用舒肛痔疮膏治疗一周痊愈,至今未复发。
病例:张xxx女56岁,临床检验内痔外痔下血,用舒肛痔疮膏一周痊愈,至今未复发。
病例:辛xxx男47岁,临床检验为内痔有痔核便血,肛门狭窄,用本发明舒肛痔疮膏一周见轻,两周痊愈,至今未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将农吉利30g,马钱子20g,鱼腥草20g,艾叶10g,五倍子10g,大黄0.5g,地枫10g,苦参10g,南瓜子10g与pH值为7.56的水4000克混合并放入锅中,然后加热到40-50℃,熬制30分钟,去渣,再加入猪血粉0.5g,绿豆粉20g,红糖20g,并加热到100摄氏度,保温30分钟,浓缩成膏液,冷却后分装即可。
忌:牛羊肉、辛辣、酒、香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志贵,未经刘志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25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