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负刚度效应的垂直轴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2357.9 | 申请日: | 2012-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9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波;王寿荣;赵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P15/097 | 分类号: | G01P15/097;B81B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刚度 效应 垂直 轴硅微 谐振 加速度计 | ||
1.一种基于负刚度效应的垂直轴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其特征在于:该加速度计(100)包括第一外部质量块(101)、设置在第一外部质量块(101)内部且与第一外部质量块(101)相连的第一平面谐振器(103a)、设置在第一外部质量块(101)右方且与第一外部质量块(101)相连的第二外部质量块(102)、设置在第二外部质量块(102)内部且与第二外部质量块(102)相连的第二平面谐振器(103b);
该加速度计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质量块(101)和第二质量块(102)外表面且分别与第一质量块(101)和第二质量块(102)连接的上扭杆(105a)和下扭杆(105b),上扭杆(105a)和下扭杆(105b)相对设置;还包括与上扭杆(105a)连接的第一锚点(104a)和与下扭杆(105b)连接的第二锚点(104b);
第一外部质量块(101)和第二外部质量块(102)外部分别通过上扭杆(105a)、下扭杆(105b)与第一锚点(104a)、第二锚点(104b)连接,使该加速度计悬置在玻璃基座(200)之上;
第一质量块(101)和第二质量块(102)质量不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负刚度效应的垂直轴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其特征在于:
第一左上平面静电梳齿激励器(108a)、第一右上平面静电梳齿激励器(108b)、第一右下平面静电梳齿激励器(108c)、第一左下平面静电梳齿激励器(108d)、第一上平面梳齿电容信号器(109a)、第一下平面梳齿电容信号器(109b);
该第一谐振器质量块(107)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左边线(129a)和第二右边线(129c),分别连接第一左边线(129a)和第二右边线(129c)且相互平行的第三上边线(129b)和第四下边线(129d);
第一左上支撑梁(106a)、第一右上支撑梁(106b)、第一右下支撑梁(106c)、第一左下支撑梁(106d)分别布置在第一左边线(129a)和第二右边线(129c)外侧且分别与第一左边线(129a)和第二右边线(129c)的两端相连,其中,第一谐振器质量块(107)分别通过第一左上支撑梁(106a)、第一右上支撑梁(106b)、第一右下支撑梁(106c)、第一左下支撑梁(106d)与第一外部质量块(101)相连;
第一左上平面静电梳齿激励器(108a)、第一右上平面静电梳齿激励器(108b)、第一右下平面静电梳齿激励器(108c)、第一左下平面静电梳齿激励器(108d)分别布置在第三上边线(129b)和第四下边线外侧且分别与第三上边线(129b)和第四下边线(129d)的两端连接;
第一上平面梳齿电容信号器(109a)、第一下平面梳齿电容信号器(109b)分别布置在第一谐振器质量块(107)外侧且位于第三上边线(129b)和第四下边线(129d)中间位置;
第二平面谐振器(103b)包括第二谐振器质量块(111)、第二左上支撑梁(110a)、第二右上支撑梁(110b)、第二右下支撑梁(110c)、第二左下支撑梁(110d)、第二左上平面静电梳齿激励器(112a)、第二右上平面静电梳齿激励器(112b)、第二右下平面静电梳齿激励器(112c)、第二左下平面静电梳齿激励器(112d)、第二上平面梳齿电容信号器(113a)、第二下平面梳齿电容信号器(113b);
该第二谐振器质量块(111)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五左边线(130a)和第六右边线(130c),分别连接第五左边线(130a)和第六右边线(130c)且相互平行的第七上边线(130b)和第八下边线(130d);
第二左上支撑梁(110a)、第二右上支撑梁(110b)、第二右下支撑梁(110c)、第二左下支撑梁(110d)分别设置在第五左边线(130a)和第六右边线(130c)外侧且分别与第五左边线(130a)和第六右边线(130c)的两端相连,其中,第二谐振器质量块(111)分别通过第二左上支撑梁(110a)、第二右上支撑梁(110b)、第二右下支撑梁(1106c)、第二左下支撑梁(110d)与第二外部质量块(102)相连;
第二左上平面静电梳齿激励器(112a)、第二右上平面静电梳齿激励器(112b)、第二右下平面静电梳齿激励器(112c)、第二左下平面静电梳齿激励器(112d)分别布置在第七上边线(130b)和第八下边线(130d)外侧且与分别与第七上边线(130b)和第八下边线(130d)两端相连;
第二上平面梳齿电容信号器(113a)、第二下平面梳齿电容信号器(113b)分别布置在第七上边线(130b)和第八下边线(130d)的中间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235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随机游走的服务和标签推荐方法
- 下一篇:太阳能热水器保温水箱内胆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