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0605.6 | 申请日: | 2012-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5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璩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璩又明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04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刘晓飞;张龙哺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装置,特别是一种测量受测者的脉波信号以及心电信号的装置,借此获得身体不同部位的血压值以及脉波传导速率,以作为动脉硬化的风险机率的指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高龄化,年老人口逐渐增加,对于医疗设备的需求也大幅增加,使得医疗资源供不应求大型医院经常人满为患。再者,生活压力的增加使得现代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机率也提高,其中,动脉硬化与高血压为最常见的症状。因此,动脉硬化与血压的自我检测装置已逐渐成为医疗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自我检测的方式,个人能够随时监控自己的健康状况,并能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市面上家用型的血压计已相当普及,然而动脉硬化检测仪器仍相当昂贵并且不易操作,以欧姆龙为例,必须同时测量四肢的脉波才能计算出作为动脉硬化的风险机率指标的脉波传导速率(pulse wave velocity,PWV),因而不易携带及普及。另虽也有研究使用心电信号与脉波信号来得到脉波传导速率,但使用上仍须设定位置等信息,并不方便而且可能因为设定错误导致误判。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携带与操作的仪器,并获得脉波传导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装置,用以在测量模式下测量受测者的特定部位的脉波信号。此测量装置包括一壳体、一传感器、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一第一模拟前端电路、一第二模拟前端电路、存储器、以及处理器。壳体具有一第一侧面以及与第一侧面相对的一第二侧面。在测量模式下,第一侧面面向受测者的特定部位。传感器配置在第一侧面,且在测量模式下感测特定部位的一血管脉波波形以产生脉波信号。第一电极配置在第一侧面,且在测量模式下产生一第一电位信号。第二电极在测量模式下产生一第二电位信号。第一模拟前端电路耦接传感器,且在测量模式下将脉波信号数字化以产生一数字脉波信号。第二模拟前端电路耦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且在测量模式下根据第一电位信号以及第二电位信号间的电位差以作为一心电信号,并将此心电信号数字化。存储器存储数字脉波信号以及心电信号。处里器于测量模式下判断心电信号的极性,以指示特定部位位于受测者身体的一左部分或一右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测量装置,可得知生理信号,例如脉波信号或心电信号是测量自受测者身体的哪一部位,借此可更精确地对受测者进行诊断,并进一步评估受测者心血管疾病风险。
附图说明
图1A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测量装置;
图1B是表示图1A中测量装置的侧面图;
图2表示当连接端口没有连接一外接子装置时测量装置的示意方框图;
图3表示当一外接子装置连接连接端口时测量装置的示意方框图;
图4表示受测者的特定部位的脉波信号、心电信号、以及受测者的主动脉血压信号;
图5表示当一外部主机连接连接端口时测量装置的示意方框图;以及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测量装置。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测量装置;2~外接子装置;
3~外部主机;10~壳体;
11~传感器;12…14~电极;
15~显示器;16~连接端口;
17~电源开关;18~环带;
19~受测者;20~多工器;
21~检测电路;22、23~模拟前端电路;
24~存储器;25~处理器;
30~存储器;140~控制钮;
141~传输线;BP~血压值;
P20、P21、P30、P31、P160、P161~接脚;
PTT~脉波传导时间;
PWV~脉波传导速率;
R10~上拉电阻:
R20、R30~下拉电阻;
S11~脉波信号;
S12…S14~电位信号;
S20~电位信号;
S22~数字脉波信号;
S23~心电信号;
S40~主动脉血压信号;
T40、T41~参考时间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璩又明,未经璩又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06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