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9226.X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2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林;徐玉芳;赵振江;黄瑾;高瑞;王立言;张辰;朱伟龙;杨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7/34 | 分类号: | C07D237/34;A61K31/502;A61K31/63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薛美英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磺酰胺类 化合物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s,CA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含锌金属酶,能高效催化细胞内二氧化碳的可逆水合反应。目前在高等脊椎动物(包括人类)体内已发现15种同工酶,十五个不同的CA亚型属于目前已知的人类α-CA类,他们表现出不同的酶动力学作用、组织分布、表达水平和亚细胞位置。
CAIX是一种膜相关糖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它首先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内外的pH,以使肿瘤适应酸性和乏氧环境并进一步生长和增殖。高密度生长的肿瘤细胞易发生乏氧,在此环境下,细胞内酸性pH是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针对单个细胞内pH的研究发现,将被乏氧诱导表达的CAIX的细胞放到有氧情况下,其分泌氢离子的能力较对照组高6倍。因此,除了常见的乳酸途径外,CAIX在肿瘤细胞的pH改变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细胞外酸化和细胞内碱化而有助于肿瘤的生长和进展。
磺胺类化合物在临床上作为抗菌药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其抗菌谱广、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价格便宜,目前仍是仅次于抗生素的常用抗菌药物。随着对磺胺类化合物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有着更广泛的生物活性,例如利尿、抗甲状腺、抗糖尿病、抗低血糖、治疗白内障等。近年来,大量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磺胺类化合物被报道,其中一些化合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些化合物作用于不同的分子靶点,显示出显著的生物活性,同时有的化合物还对不同的作用靶点表现出高度选择性和特异性。
鉴于此,研制碳酸酐酶IX的抑制剂备受药物学家们的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综合运用计算机药物设计、药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苯磺酰胺类化合物,结构骨架完全不同于以往文献报道过的高活性CAIX抑制剂。其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CAIX抑制活性,具有良好的成药前景。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苯磺酰胺类化合物,所述的苯磺酰胺类化合物为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在药物学上可接受的盐:
式I中,R1~R10分别独立选自:氢,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氨基(-NH2),卤素(F、Cl、Br或I),卤代直链或支链的C1~C6烷基或磺酰胺基(-SO2NH2)中一种,且R1~R10中至少有一个为磺酰胺基(-SO2NH2);X为NH,O或S;n为0或1。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揭示本发明所提供的苯磺酰胺类化合物的一种用途,即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在药物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碳酸酐酶IX抑制剂的应用,或者说,
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在药物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或治疗与碳酸酐酶IX相关疾病(如宫颈癌、卵巢癌、肾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及脑癌等)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在药物学上可接受的盐。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还可以包括:合适的稀释剂或填料:例如糖类如乳糖或蔗糖,甘露醇或山梨醇;合适的纤维素制剂或钙磷酸盐(例如磷酸三钙或磷酸氢钙);合适的粘结剂:例如淀粉糊,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大米淀粉,马铃薯淀粉等。
如果需要,还可增加崩解剂和/或以抵抗胃液的合适包衣剂等。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可制成多种剂型,以口服或注射方式给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本发明所述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其主要步骤是:以邻苯二甲酰肼(式II所示化合物)为起始原料,首先将其制成相应的二溴取代中间体(式III所示化合物),然后再将该二溴取代中间体与苯胺衍生物(式IV所示化合物)反应得到中间体(式V所示化合物),最后,所得中间体(式V所示化合物)与苯硼酸衍生物(式VI所示化合物)偶合得到目标物之一(式I a所示化合物);或,
由中间体(式V所示化合物)与苯胺衍生物(式VII所示化合物)反应得到目标物之二(式I b所示化合物)。
按上述方法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即可制备式I所包含的其它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92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