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自动补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8188.6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9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方明学;杨惠强;胡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自动 补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电池自动补液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蓄电池产业的迅速发展,富液式电池其价格低廉,很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购买使用。不过富液式电池需要定期补液维护,但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忘记定期检查电池是否缺液等,易造成电池单格缺液干涸,导致电池失效,而且补液多少却比较困难,因为电池都固定在电池箱里,无法看清电池的最大或最小液面,每次补液需要把电池拆卸下来,操作繁琐,补液过程中很难保持每个单格的一致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补液,方便快捷的蓄电池自动补液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蓄电池自动补液装置,包括储液壶、安装于蓄电池补液口的若干控制阀及连接储液壶和若干控制阀的导管,所述控制阀包括阀体和控制阀体开启或关闭的阀芯,所述阀芯通过连杆连接一带动阀芯活动实现阀体开启或关闭的浮漂,浮漂设于蓄电池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上端设有进水口,下端设有出水口,阀体内设有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的阀芯腔,阀芯活动设于阀芯腔内,所述阀芯呈倒漏斗状,且上端设有一长柄,所述阀芯腔上端形状与阀芯匹配,阀芯腔上端设有供长柄穿设的阀芯孔,阀芯的长柄向上伸出阀芯孔且阀芯垂直活动定位于阀芯腔内,浮漂设于阀体下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的进水口连接设有一加水管,加水管为呈“T”形的三通管,加水管相对的两端连接导管,加水管与导管的连接端设有与导管匹配的连接倒扣,加水管与进水口连接端设有半圆凹槽,半圆凹槽内设有密封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芯的长柄上设有第一环状卡槽,连杆上端套设于第一环状卡槽内,所述连杆下端还设有若干第二环状卡槽,浮漂套设于连杆下端的任意一第二环状卡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漂呈内部空心的圆柱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上端还设有排气孔,排气孔呈迷宫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液壶呈圆桶状,储液壶内底部一侧设有低液面传感器,储液壶底端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设有与导管匹配的倒扣,储液壶上端设有开闭的壶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液壶底部出水口与第一个控制阀通过导管连接,若干控制阀两两之间通过导管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的上端外缘设有第三环形卡槽,第三环形卡槽内设有密封圈,阀体的下端外缘设有卡台。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只要用户在储液壶里加满液体即可,当电池内部缺液时,浮漂会随着下降,带动连杆向下拉,即阀芯开启,外部的液体会随之流进电池内部,当液体液面上升时,浮漂会随着上升,带动连杆向上顶,即阀芯关闭,补液完成。当储液壶液体降至最低液面时,传感器会发声提示用户需要在储液壶里加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自动补液,方便快捷,无需用户拆卸电池,能时刻有效的控制每个单格有充足的液量,保证了电池性能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控制阀与蓄电池盖配合局部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图1出示了本发明一种蓄电池自动补液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储液壶1、安装于蓄电池补液口的若干控制阀2及连接储液壶1和若干控制阀2的导管3,所述控制阀2包括阀体4和控制阀2体开启或关闭的阀芯5,所述阀芯5通过连杆6连接一带动阀芯5活动实现阀体4开启或关闭的浮漂7,浮漂7设于蓄电池内,所述浮漂7呈内部空心的圆柱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81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码重分布的自同步扰码盲识别方法
- 下一篇:电子书阅读器及其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