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品种孔雀绿雉鸡繁育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97136.7 申请日: 2012-06-15
公开(公告)号: CN102696552A 公开(公告)日: 2012-10-03
发明(设计)人: 唐正红 申请(专利权)人: 唐正红
主分类号: A01K67/027 分类号: A01K67/027
代理公司: 红河州专利事务所 53102 代理人: 朱跃平
地址: 652306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新品种 孔雀绿 雉鸡 繁育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特禽新品种的繁育方法,即新品种孔雀绿雉鸡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雉鸡,又称野鸡,山鸡,其学名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野鸡个体较家鸡小,但肉质较家鸡更为鲜美,营养更丰富,口感也更好,历来是人们狩猎的对象之一。近年来,随着禽类饲养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对野鸡进行了驯养,取得了一些好的进展,同时对野鸡品种作了一些改良试验,得到几个具有稳定特征的亚种。但大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品种的遗传性还不稳定,代际间的差异还较大,作为家养品种各方面都难也做到标准化。特别是一些外形优雅、色彩艳丽的新品种更是难以形成稳定的品系特征,更难做到标准化。但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就是这样,越是难得到,就越是舍得花费人力、物力去研究,去得到。就禽类来说,外表美丽,色彩艳丽的品种,不仅营养丰富、口味上乘,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在大规模饲养的地方,虽然偶尔会发现个别鸡只具有这种符合人们想象中的品质,如羽毛象孔雀一样碧绿艳丽的孔雀绿雉鸡等。但这种雉鸡只能是偶然得到,如果用这些个体去繁殖却很难得到一样品质的后代鸡只。这说明要得到特征稳定、品质一致的新品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的遗传规律还有待人们去摸索去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品种孔雀绿雉鸡繁育方法,该方法繁育出来的雉鸡具有的特性是雄体羽色酷似绿孔雀,母体羽色黑麻花色,上市日龄90-100天,上市体重700-1300克,种鸡年产蛋量100-120枚。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手段实现:

一种新品种孔雀绿雉鸡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有如下步骤:

(1)选择本地野鸡做父本,美国七彩山鸡做母本进行自然交配,生产的种蛋进行孵化后产生第二代杂交群体的公鸡和母鸡,其公鸡羽色与绿孔雀相似度达20-30%;

(2)从第二代杂交群体中再挑选个体和羽色较好的公、母鸡作为基础群,建立30个以上的家系,每个家系为一只第二代杂交公鸡配5-10只第二代杂交母鸡进行自然交配,生产的种蛋进行孵化后产生第三代杂交群体,其雄体羽色与绿孔雀相似度达40-65%;

(3)重复第(2)步的过程,连续再经过2代以上的杂交选育后,最终形成母体羽色为黑麻花色,雄体羽色与绿孔雀相似度达90%以上,产生性能优良的新品系;

(4)上述各步骤选育过程,每个过程建立谱系记录,避免不同谱系相互混杂。

所述本地山鸡为云南野生山鸡经集体驯养获得的纯种山鸡;美国七彩山鸡为人工饲养的纯种七彩山鸡。

各步骤中饮料、水、疫病防治等管理按常规进行。

每一代的种蛋挑选标准是个体大且均匀。

种蛋孵化在自动孵化器中进行,孵化前,孵化器进行消毒,在孵化的过程中,控制孵化温度和湿度,并清除无精蛋和弱精蛋,确保孵化出优质的雏苗。

每一代幼雏孵出后,保留健壮雏苗,清除淘汰弱、残雏苗。

育雏前和育雏的过程中,保持育雏室内清洁卫生,每天进行环境的消毒杀菌,并控制好育雏室内的温度在36-38℃,湿度60-65%;定期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

本发明的这种方法繁育出来的绿孔雀雉鸡,其显著特点就是雄体具有高度一致形体和毛色,即羽色为绿孔雀色,母体为黑麻花色,且个体壮硕,体重在1000g左右,抗病力强,易于人工饲养,料肉比和产蛋比高,肉质细腻,味鲜可口,“野味”突出,营养价值高。据测定,其蛋白高、脂肪和胆固醇低,含人体所需各种氨基酸,同时还具有补中益气、平喘、提神益脑、防癌、抗衰老等食疗作用。

这种孔雀绿雉鸡的经济价值较高,需求量大,市场价是普通猪肉的3-5倍。经过大量重复实验和大规模繁育饲养,证明本发明完全能繁育出性状特征稳定,品质一致,可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孔雀绿雉鸡,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繁育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养殖流程框图。

图3是本发明所繁育第五代雄体实物图。

图4是本发明所繁育第五代雌体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采用美国七彩山鸡做母本,云南本地野鸡做父本,经过12年的自然杂交及提纯选育,现已选育出1万余只特征稳定,品质一致,雄雉鸡羽色为孔雀绿色,雌雉鸡羽色为黑麻花色的雉鸡新品系。

方法步骤如图1-2所示,具体做法和过程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正红,未经唐正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71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