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垃圾生产有机肥料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96529.6 申请日: 2012-06-14
公开(公告)号: CN102690133A 公开(公告)日: 2012-09-26
发明(设计)人: 陈和祥;杨晓辉;孙梅梅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主分类号: C05F9/00 分类号: C05F9/00;C05F3/00;C05F17/00
代理公司: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代理人: 蒋家华
地址: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利用 垃圾 生产 有机肥料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垃圾生产有机肥料的方法,属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给处理和利用带来困难,如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在城市化进程中,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垃圾围城的局面。而如今,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既是对垃圾认识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其目的是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填埋存在占地面积大,选址难的问题;而焚烧则存在耗资大的问题;公开号为CN101913962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告了一种利用传统堆肥工艺将垃圾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方法,虽然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但所得肥料肥效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垃圾生产有机肥料的方法,所得肥料具有很好的施肥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垃圾生产有机肥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调整垃圾,使其碳氮质量比为25~30,含水量为50~60%、pH值为6.5~7.5、粒径为2~3cm;

B、将上述产物厌氧发酵50~60天,风干硬化,粉碎至粒径为10~100um;

C、利用蚯蚓将上述产物转化成蚯蚓粪;

D、将蚯蚓和蚯蚓粪分离。

为了得到性能更好的产品,优选,在调整垃圾之前,先去除垃圾中的盐分、糖分和油分,并干燥。

为了实现方便、快速、高效的目的,优选,用水去除垃圾中的盐分、糖分和油分。

上述步骤A含水量指除去固含量之外的含量。

上述步骤B中厌氧发酵前,优选,加入用量为原料质量的10~15%的EM发酵糠。所述EM发酵糠为现有产品,通常为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丝状菌群和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等与米糠培育的基质混合剂,其中有效活菌数不少于100亿CFU/mL,能够有效地清除氧化物质和抑制病原菌体,提高降解转化效率。

为了除去发酵臭味,上述步骤B中厌氧发酵前,优选,加入用量为原料质量的5~10%的新鲜桔皮、橙皮或柚子皮中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上述原料指步骤A中未调整水含量时的垃圾。

为了利于蚯蚓能更好地产肥,上述步骤C中,物料的参数优选,温度为20~30℃、湿度为60~70%,pH值为7.5~8.5。上述物料参数指蚯蚓处理垃圾时垃圾的参数。

为了能有更好的肥效,上述步骤D中,优选,将蚯蚓和蚯蚓粪分离后,将蚯蚓粪干燥至水的质量含量≤30%。

上述步骤D中,优选,利用光照使蚯蚓和蚯蚓粪分离。

上述蚯蚓,优选,大平二号赤子爱胜蚓。

上述垃圾为生活有机垃圾,包括剩饭、剩菜、肉骨、蛋壳、果皮、零食、饮品、落叶、树枝、花草和水藻等。

本发明,利用蚯蚓堆肥工艺处理垃圾制作有机肥料既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和人的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又可以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得肥料有机质的质量含量高达43.25%、总养分(氮、磷、钾的质量百分含量之和)高达6.85%;此有机肥料使得青菜种子发芽指数达到73%左右,肥料已经腐熟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以下各例中所用蚯蚓均为大平二号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EM发酵糠购自益加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肥料的有机质含量和总养分的含量测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实施例1

1、将校园垃圾中的剩饭、剩菜、肉骨、蛋壳、果皮、零食、饮品、落叶、树枝、花草和水藻等可堆肥类物质分选出来,用水清洗去除部分盐分、糖分和油分。然后,放在阳光充足处晾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65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