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及其充注方法及其制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6493.1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7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5/28 | 分类号: | G01K5/28;F25B4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力 膨胀 感温包 及其 方法 制冷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及其充注方法及使用该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的制冷系统,该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尤其适用于以异丁烷作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热力膨胀阀是制冷行业中使用最早和最重要的调节器之一。它的功能对制冷装置的经济性和获得蒸发器的最佳效应有着决定性意义。热力膨胀阀通过感应制冷系统中蒸发器出口或压缩机吸入段的过热度来控制阀的开度大小,从而实现对系统内制冷剂流量调节和节流降压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对于热力膨胀阀,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同工质充注,即感温包内充注的感温工质与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相同。现有的异丁烷制冷系统热力膨胀阀(即采用异丁烷作为制冷系统制冷剂的热力膨胀阀)的感包温内充注的是异丁烷。异丁烷(R600a)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碳氢制冷剂,不损坏臭氧层,无温室效应,是一种绿化环保的制冷剂。它具有蒸发潜力大、冷却能力强、流动性能好、输送压力低、耗电量低、负载温度回升速度慢及可以与各种压缩机润滑油兼容的特性,因此,异丁烷是作为低温或超低温制冷系统的制冷剂的首选。
但是,前述现有的异丁烷制冷系统的热力膨胀阀存在如下缺点:第一,前述的热力膨胀阀在蒸发温度降低时,需要较高的过热度才工作;第二,热力膨胀阀在不同感温包温度下的静止过热度波动非常大。例如,若在0℃下设定静止过热度3.5K,-40°C-10°C感温包温度区间时,热力膨胀阀的过热度为3.5-8K,波动幅度达到4.5K之多。也就是说异丁烷制冷系统的热力膨胀阀在某些蒸发温度下静止过热度变化很大,导致采用该同工质充注的热力膨胀阀的制冷系统能效比非常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使热力膨胀阀在蒸发温度区间过热度变化小、制冷系统能效比高的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及其充注方法,还提供了一种使用本发明的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的制冷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所述热力膨胀阀包括阀体部件、驱动所述阀体部件的驱动部件、感温包,所述感温包内充注有感温工质,所述感温工质包括八氟环丁烷和不凝性气体。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所述不凝性气体为惰性气体或二氧化碳气体。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所述惰性气体为氦气或氮气或氩气。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的充注方法,包括:
A20:将充注管连接到充注设备;
A40:启动真空泵对膜片上部的腔体抽真空,之后,关闭真空泵;
A60:向所述感温包内充注八氟环丁烷和不凝性气体;
A80:对所述充注管进行封口处理。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的充注方法,所述步骤A60进一步包括:先向所述感温包内充注液态的所述八氟环丁烷,再向所述感温包内充注所述不凝性气体。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的充注方法,在所述步骤A60之前还包括步骤A50:将所述感温包放置到冰水混合物中。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的充注方法,所述步骤A60进一步包括:先向所述感温包内充注气态的所述八氟环丁烷,再向所述感温包内充注所述不凝性气体。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及带有感温包的热力膨胀阀,所述制冷系统的制冷剂为异丁烷,所述感温包采用前述任一的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制冷系统,所述感温包采用前述任一的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的充注方法
本发明的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的充注方法及制冷系统,其有益效果如下:第一,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内充注的感温工质包括八氟环丁烷和不凝性气体,这样,使热力膨胀阀在蒸发温度区间过热度变化小,并且,使应用该热力膨胀阀的制冷系统能效比高。
附图说明
图1:采用本发明的感温包的一种热力膨胀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感温包的充注方法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本发明的感温包的充注方法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64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拉索昔芬前体萘福昔定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适应网速控制的处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