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体视频显示设备和立体视频显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0252.6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2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德永将之;最首达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4N13/04 | 分类号: | H04N13/04;G02B2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视频 显示 设备 方法 | ||
1.一种立体视频显示设备,包括:
平面显示装置,具有在行方向上和列方向上交替地配置具有相同面积和不同形状的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的显示面;
光学板,被设置在所述平面显示装置的所述显示面的前面,以控制从所述平面显示装置照射的光线的方向;
视频产生单元,被构造为根据所输入的视频信号来产生用于立体图像显示的视频和用于二维图像显示的视频;以及
亮度控制单元,被构造为当显示由所述视频产生单元产生的所述视频时改变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的亮度值,并且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在所述改变前的平均亮度与所述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在所述改变后的平均亮度彼此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视频显示设备,其中,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在所述显示面上的位置以及所输入的所述视频信号的灰度级,来设定所述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的亮度的改变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视频显示设备,其中,所述亮度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在接近中间点的灰度级处使所述第一像素与所述第二像素之间的亮度之差最大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视频显示设备,其中,所述亮度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在最大灰度级处使所述第一像素与所述第二像素之间的亮度之差最大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视频显示设备,其中,当由所述视频产生单元产生的所述视频是用于立体视频显示的视频时,所述亮度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改变所述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的亮度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视频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均具有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
每个子像素均具有在行方向上的长度短于在列方向上的长度的形状,并且所述每个子像素均被划分成在面积上彼此相等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面积分别被定位在所述列方向上的上部侧和下部侧,
定位在所述每个子像素中的上部侧上的所述第一部分具有在左下角或右下角处的切口,并且定位在所述下部侧的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在右上角或左上角处的切口,
在同一子像素中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切口位置在所述行方向上不同,以及
所述第一像素中的子像素的切口位置与所述第二像素中的子像素的切口位置彼此相反,其中,所述第二像素的所述子像素与所述第一像素中的所述子像素具有相同的颜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视频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光学板是具有多个透镜的透镜片,所述多个透镜中的每一个的脊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多个透镜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并排配置,以及
在所述多个透镜中的每一个中,所述第一方向关于所述显示面的所述列方向而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视频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光学板是具有多个透镜的透镜片,所述多个透镜中的每一个的脊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多个透镜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并排配置,以及
所述多个透镜被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一方向变得平行于所述显示面的所述列方向。
9.一种用于通过使用立体视频显示设备显示立体图像的立体视频显示方法,其中,所述立体视频显示设备包括:平面显示装置,具有在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交替地配置具有相同面积和不同形状的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的显示面;光学板,被设置在所述平面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前面以控制从所述平面显示装置照射的光线的方向,所述立体视频显示方法包括:
根据所输入的视频信号产生用于立体图像显示的视频和用于二维图像显示的视频;以及
当显示所产生的所述视频时改变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的亮度值,并且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在所述改变前的平均亮度与所述第一像素和所述第二像素在所述改变后的平均亮度彼此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025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纤维发热电缆
- 下一篇:基于GSM网络的工业物联网无线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