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循环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9047.8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8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吴旼奎;李将石;郑明镇;全灿镐;蔡洙男;许珠霙;金光煜;李镐碝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1/10 | 分类号: | F25B1/10;F25B31/00;F25B49/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章侃铱;张浴月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循环 装置 及其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一种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其操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制冷循环装置为一种使用具有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装置以及蒸发器的制冷循环的装置,以使诸如冰箱的制冷设备内部保持在低温下。制冷循环装置使用油来保护压缩机免受机械摩擦的损坏。油以与从压缩机中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混合在一起的状态在制冷循环中进行循环。
当油积聚在制冷循环的冷凝器或蒸发器或者构成循环的管道中时,制冷循环的能力被降低,且引起压缩机中缺油,这会导致压缩机的损坏。
在具有单个压缩机的制冷循环中,可基于制冷剂被收集和流回到入口的速度得知所收集的油量。因此,基于所收集的油量控制压缩机的操作,以便防止制冷循环的能力降低或防止压缩机由于缺油而导致的损坏。
然而,在具有多个压缩机的制冷循环中,制冷剂和油取决于驱动模式而严重地集中在一个压缩机中。这可引起在其它压缩机中的油的不足,从而降低制冷循环的能力或引起压缩机的损坏。
在相关技术的具有多个彼此连接的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如前所述,在运行制冷循环过程中,在每个压缩机中所装的油与制冷剂一起从压缩机中排入到制冷循环中。这可引起压缩机中的油不平衡。尤其是,当多个压缩机串联连接以执行制冷剂的多段压缩时,每个压缩机中流动的油量都不同。因此,油集中在一个压缩机中,而另一个压缩机遭受缺油。这导致摩擦损耗和能量消耗的增加。
此外,在具有多个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当油平衡处理容器单独安装在压缩机的外部以解决压缩机之间的油不平衡时,由于安装了油平衡处理容器而导致占用空间的扩大,并且需要复杂结构的管道来用于将全部压缩机连接至油平衡处理容器。这增加了流阻,因而降低了对于冷凝器的制冷效率。
发明内容
因此,详细描述的一个方案提供了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及其操作方法,该制冷循环装置能够通过使具有多个压缩机的制冷循环不在油集中于一个压缩机中的状态下运行,来预先防止由于压缩机中缺油导致的摩擦损耗或能量消耗的增加。
详细描述的另一个方案是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及其操作方法,该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多个压缩机,其中用于克服压缩机之间油不平衡的设备和管道在结构上简化,使得该设备可在制冷循环装置中占用较小的空间,并且空气的流阻可由于简化的管道而被降低以便提高对于冷凝器的制冷效率。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的优点并根据本说明书的目的,如本文具体实施和宽泛描述的,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具有多个压缩机,每个所述压缩机都含有预定油量,所述装置包括:油收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通过所述多个压缩机之间的压力差来执行油平衡处理。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的优点并根据本说明书的目的,如所具体实施和宽泛描述的,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具有多个压缩机,每个压缩机被配置为接收各自预定量的油,该装置包括:控制器,以控制油从所述多个压缩机中一含有较多油的压缩机转移至另一含有较少油的压缩机;其中所述控制器通过在制冷循环的关断时间开启所述制冷循环一段预定时间来执行所述多个压缩机之间的压力平衡,控制所述含有较多油的压缩机内的油转移至所述制冷循环中,且之后重启所述多个压缩机以将油收集至所述含有较少油的压缩机中。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的优点并根据本说明书的目的,如所具体实施和宽泛描述的,提供一种用于操作制冷循环装置的方法,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彼此串联连接的低段压缩机和高段压缩机,其中制冷剂切换阀被连接至所述高段压缩机的排放侧,所述制冷剂切换阀包括连接至低段侧蒸发器的低段侧出口和连接至高段侧蒸发器的高段侧出口,所述低段侧蒸发器连接至所述低段压缩机的吸入侧,并且所述高段侧蒸发器连接至所述高段压缩机的吸入侧,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是否需要在所述低段压缩机和所述高段压缩机之间进行油平衡处理;以及当确定执行所述油平衡处理时,执行所述油平衡处理以便将油从含有较多油的一压缩机转移到含有较少油的另一压缩机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90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