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植物生长与健康的复方药肥的制备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8839.3 | 申请日: | 2012-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4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权;高觅;仝宝生;吴子申;周涛;张雪花;袁红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永业农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A01N65/46;A01P3/00;A01P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植物 生长 健康 复方 制备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植物生长与健康的复方药肥,特别涉及的是以含杀菌活性物质的植物提取物和其他天然有机植物营养元素等组分有机复合而成的药肥的制备及其应用。本发明用于农业增产及防治病害,属于药肥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菜篮子工程的实施保证了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的供应。而蔬菜品种多,生长周期短,容易感染病害,尤其是设施菜地更为严重。而一些农户片面地追求产量,盲目地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加之目前市场上肥料、农药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给农产品质量埋下了隐患。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受到重视,而开发一些高效、环境友好型的农资产品对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乃至有机农产品显得尤为重要,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几十年来的大量研究证明,腐植酸是碳循环的“缓冲器”、生物圈的“保护者”、生态环境的“净化器”。以腐植酸为主要成分的植物营养产品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认可。
为解决农药残留问题,一些国家在积极研究开发植物源农药。由于植物源农药施用后易分解为无毒物质,对环境无污染,加之组分多元化,使害虫较难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吸引了很多专家学者投入到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当中。印楝(Azadirachta india A.Juss)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杀虫植物,1968年Butterworth和Morgan分离得到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印楝素(azadirachtin)。20世纪30年代,我国就对烟草、鱼藤、巴豆、百部等植物进行过广泛的研究。目前我国有关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内容涉及楝科、卫矛科、柏科、瑞香科、豆科、菊科等科属的多种植物。
苦参碱是从苦参、苦豆子等植物中提取的一类生物碱,近几年在农业上获得广泛应用。目前从苦参根、茎、叶及其花中共分离出27中生物碱,主要为喹嗪啶(quinolizidin)类生物碱,极少数为双哌啶类(dipiperidine-typ)生物碱。其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等为含量较多的生物碱。从苦参碱根分离的黄酮类化合物已有34种,多数为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少数为黄酮、异黄酮、查耳酮及其醇,其中只有3种为昔。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抑菌活性。
苦参等丙酮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 zeae)、苹果炭疽病(Clomerella cingulata)、番茄灰霉病(Botrvtis cinerea)菌丝生长和病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测定野靛碱、槐胺碱、苦参碱、槐果碱和槐定碱均有抑菌活性,其中槐果碱和槐定碱抑菌活性较强,远高于百菌清,苦参碱活性与百菌清无较大差别,而且高于甲基托布津。此外还有报道苦参等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致植物枯萎病的尖镰孢菌,致立枯病的丝核菌,致叶斑病的灰葡萄孢菌等7种真菌均有显著的抑菌作用,从苦参中分离的黄酮类化合物降苦参酮,苦参酮、苦参醇、甲基苦参新醇C,L-高丽素以及三叶豆紫檀甙对茄属丝核菌、硬柄皮伞、范特波里氏腐霉,禾生腐霉、瓜果腐霉等草坪致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此外,苦参提取物对蔬菜上的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和疫病等多种病害具有抑制作用。马志刚报道从苦参根中分离得到一种32KD凝集素蛋白(SFL),SFL为31μg时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 fectum)菌丝受到抑制,SFL为93μg以上时对棉花枯萎病菌菌丝的发育完全停止,此凝集素蛋白对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 zeae)和水稻瘟病菌(Piricularia oryzae)的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上述可以看出,苦参的杀菌活性性成分既能抑制菌体的生物合成,又能影响菌丝体的生物氧化过程,而且杀菌谱较广。
小檗碱是从黄连、黄柏等天然植物提取的一类生物碱,其抗菌谱广,体外对多种革兰阳性及阴性菌均具抑菌作用。小檗碱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如毛茛科的黄莲属和唐松草属、防己科的古山龙属、芸香科的黄柏属,小檗科的小檗属和十大功劳属等多种植物均含有小檗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永业农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内蒙古永业农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88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