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作业车辆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5540.2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5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大久保优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F3/20 | 分类号: | B65F3/20;B65F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宋亮;姜盛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业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通过电动油压泵产生的油压而进行动作的作业装置的作业车辆,特别地,涉及可以再生伴随作业而获得的能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作业车辆的一种的垃圾收集车,将车身(货箱)及油压式装载装置的垃圾收集装置安装在货车底盘上而构成。
目前,垃圾收集车通过动力输出(PTO)机构获取发动机的输出而驱动油压泵,但近年来,已普及通过从作业装置驱动用的电池供给的电力,由电动机驱动油压泵的电动油压式装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可以通过PTO装置及电动机驱动油压泵的作业车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627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电动油压式作业车辆中,电池充电只能通过设置在垃圾站等的设备进行,在车辆运行中,电池电力只是被消耗。因此,为了使用电力进行全部的作业,必须搭载大容量的电池。
另外,虽然近年利用在车辆减速时获得的再生电力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混合动力车辆已经普及,但因为通常垃圾收集装置等作业装置安装在现有的货车底盘上,所以要进行与车辆的协调控制不现实,且很难从底盘侧接受电力供给。
因此,在这种电动油压式作业装置中,要求充分使用在作业装置内得到的能量。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提供可以使作业时得到的能量再生的作业车辆。
本发明通过下述解决单元解决上述课题。
技术方案1涉及的发明是一种作业车辆,其具有:作业装置,其由油压致动器驱动;泵,其产生使至少一部分上述油压致动器动作的油压;电动发电机,其驱动上述泵;以及电池,其向上述电动发电机供给电力,其特征在于,上述泵具有由上述油压致动器受到外力时喷出的油驱动,驱动上述电动发电机而使其发电的功能,具有充电单元,其将上述电动发电机产生的电力向上述电池进行充电。
由此,通过利用从油压致动器向泵逆流的油将泵作为油压电动机驱动,可以从泵侧驱动电动发电机而发电,使能量再生,对电池充电。
技术方案2涉及的发明为,如技术方案1记载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油压致动器是单动压力缸,上述泵由从上述单动压力缸向上述泵侧逆流的油驱动。
由此,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获得上述效果。
技术方案3涉及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记载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作业装置是在容器状的车身内压缩并装载垃圾的垃圾收集装置,上述油压致动器驱动排出板,该排出板在垃圾排出时将垃圾推出,并且在垃圾装载时受到垃圾的压缩力而移动。
由此,可以将压缩垃圾时消耗的能量的一部分作为电力再生,在后面的装载作业等中使用。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可以使在作业时获得的能量再生的作业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使用本发明的作业车辆的实施例的垃圾收集车的侧视图。
图2是实施例的垃圾收集车的后方斜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的垃圾收集装置中的主油压回路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的垃圾收集装置中的动作控制阀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的垃圾收集装置中的油压泵驱动机构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的垃圾收集装置中的排出压力缸驱动机构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的垃圾收集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的垃圾收集装置的电池充放电时的动作原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利用与其他油压设备类独立的电动油压泵,驱动垃圾收集车的排出压力缸,并且,利用在垃圾压缩时挤压排出板而从排出压力缸逆流的油使泵旋转,驱动电动发电机而进行发电,从而解决提供可以再生在作业时得到的能量的作业车辆的课题。
实施例
下面,对于应用本发明的作业车辆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中,作业车辆是具有垃圾收集装置的垃圾收集车。
另外,垃圾收集装置例如是压力式,且通过从由电动机驱动的油压泵供给的油压驱动的装置。
图1是实施例的垃圾收集车的侧视图。
图2是从斜后方的斜上方侧观察实施例的垃圾收集车的后方斜视图。
如图1、图2所示,垃圾收集装置1安装在货车底盘2上,构成作为电动作业车辆的一种的垃圾收集车。
货车底盘2具有框架3、发动机4、变速器5、动力输出(PTO)机构6等。
框架3是搭载驾驶室及垃圾收集装置1,并且,安装传动系统或悬架等的构造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55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合物锂电池成型铝塑复合膜修边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打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