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间机械臂用外转子轴向磁路多对极磁阻式旋转变压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3930.6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4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尚静;王昊;王伟强;陆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F38/18 | 分类号: | H01F38/18;H01F27/28;H02K1/06;H02K3/46;H02K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间 机械 外转 轴向 磁路 磁阻 旋转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机械臂用外转子轴向磁路多对极磁阻式旋转变压器,属于旋转变压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空间机械臂工作于空间环境,震动、高精度、体积重量等条件要求苛刻。现有的旋转变压器由接触式旋转变压器发展到带耦合变压器的旋转变压器,再到游标式旋转变压器,尽管逐渐地实现了无刷化,但结构仍比较复杂,误差较大,不利于高精度测量。现有的磁阻式旋转变压器进一步简化了结构,一般采用定子与转子间的可变气隙来实现磁阻变化,使输出信号的电势幅值发生变化。当气隙较大时,会使旋转变压器的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减小,导致负载性能的下降,影响测量精度。对于可变气隙的磁阻式旋转变压器而言,当极对数增加到一定数值时,整个旋转变压器的直径也将大幅度的增加,影响旋转变压器的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磁阻式旋转变压器进行变磁阻设计时引起的气隙增大,导致输入输出阻抗减小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空间机械臂用外转子轴向磁路多对极磁阻式旋转变压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空间机械臂用外转子轴向磁路多对极磁阻式旋转变压器,包括:转子、定子、第一相信号绕组、第二相信号绕组和励磁绕组,所述定子与转子之间设有相等的气隙;所述转子的中部设有波浪形的导磁材料,导磁材料沿转子圆周方向分布有P个波峰与P个波谷,转子的两个端部为非导磁材料,导磁材料与非导磁材料组成圆筒形的转子结构;所述定子包含齿槽、上齿、下齿及通槽,定子的外表面轴向开有4NP个齿槽,且圆周方向开有一个通槽,使定子的外表面形成4NP对上齿与下齿,按次序将每相邻的N个上齿与所对应的N个下齿作为一组绕组齿,共有4P组绕组齿;所述第一相信号绕组和第二相信号绕组分别间隔地缠绕在4P组绕组齿上,每组绕组齿上的信号绕组同极同相缠绕,且同相同极的信号绕组正向串联;所述励磁绕组放置于定子外表面的通槽中,且与定子同心设置。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具有波浪形的导磁材料以及励磁绕组与信号绕组的垂直缠绕方式,使两相信号绕组的感应电动势按正、余弦规律变化,削弱了电势波形中的恒定分量;本发明采用轴向磁路结构,与同种精度的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相比,体积缩小,且旋转变压器负载性能也有所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对极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转子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对极磁阻式旋转变压器的轴向剖面图;
图5为定子的励磁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空间机械臂用外转子轴向磁路多对极磁阻式旋转变压器,包括:转子1、定子2、第一相信号绕组4、第二相信号绕组5和励磁绕组6,所述定子2与转子1之间设有相等的气隙3;所述转子1的中部设有波浪形的导磁材料1-1,导磁材料1-1沿转子1圆周方向分布有P个波峰与P个波谷,P为极对数;转子1的两个端部为非导磁材料1-2,导磁材料1-1与非导磁材料1-2组成圆筒形的转子1结构;所述定子2包含齿槽7、上齿2-1、下齿2-3及通槽2-2,定子2的外表面轴向开有4NP个齿槽7,且圆周方向开有一个通槽2-2,使定子2的外表面形成4NP对上齿2-1与下齿2-3,按次序将每相邻的N个上齿2-1与所对应的N个下齿2-3作为一组绕组齿,共有4P组绕组齿,其中N为自然数;所述第一相信号绕组4和第二相信号绕组5分别间隔地缠绕在4P组绕组齿上,每组绕组齿上的信号绕组同极同相缠绕,且同相同极的信号绕组正向串联;所述励磁绕组6放置于定子2外表面的通槽2-2中,且与定子2同心设置。
所述定子2与转子1之间的气隙3为0.3~0.7毫米。
所述定子2为环形硅钢片叠压成的铁心。
所述定子2的上齿2-1、下齿2-3及通槽2-2的轴向长度与转子1的导磁材料1-1的轴向长度相等。这样能够保证耦合面积与转子1转角成正余弦函数规律变化,最终使气隙磁导也按照正余弦规律变化。
所述励磁绕组6为集中绕组或双层短距绕组。
所述缠绕于每对上齿2-1与下齿2-3上的第一相信号绕组4和第二相信号绕组5的匝数相等。
所述转子1上的导磁材料1-1按正弦规律周期性分布于转子1的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39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