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安门及其安保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1895.4 | 申请日: | 201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8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费向红;林自立;张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宝盾门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薛晨光;魏晓波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安 及其 安保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安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安门及其安保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保安门在自动检票、写字楼等需要进行通行权限确认的限行出入口处得以广泛应用,为能够轻松监控和管理出入您建筑场所的人流,注重保安门通行保安性的同时兼顾其通行安全性已逐渐成为设计发展趋势,。
传统的保安门产品大多由读卡(票)器、主控制器、传感器、显示器及驱动电机(或其它驱动器)等组成。其中,传感器按照一定的功能需要分布在通道中,并通过各类通讯接口完成信号传输,实现权限确认通行等基本功能。具体来说,通行者将卡(票)贴近读卡(票)器,主控制器根据所获取的卡(票)信息确认通行者的权限,并根据有授权的信息输出门翼打开控制指令;与此同时,各传感器将通行者的通行信息反馈至控制器,并根据具体控制策略输出门翼关闭控制指令。
然而,传统的保安门无法兼顾通行保安性和安全性。产品设计倾向于保安性,门翼迅速关闭则存在可能导致伤人(授权通行者和尾随者)的不安全隐患;而产品设计倾向于安全性,则容易发生尾随现象,必然以损失通行保安性为前提,显然,无法有效提升保安门产品的使用性能。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保安门的安保控制技术进行优化设计,以便于在通行安全性与保安性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保安门安保控制系统,通过系统优化可以满足安全性和保安性两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该安保控制系统的保安门。
本发明提供的保安门安保控制系统,包括用于读取通行权限信息的读卡器、两组检测传感器、中心危险区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所述两组检测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保安门门翼的进口侧和出口侧,所述中心危险区传感器设置在保安门的门翼处;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通行权限信息输出打开门翼的控制信号,并以出口侧所述检测传感器被激活且所述中心危险区传感器未被激活为条件,输出关闭门翼的控制信号;并在门翼进行关闭动作的过程中配置成:在第一保安级别状态下,以门翼关闭的阻力大于预定值为条件,输出再次打开门翼的控制信号;在第二保安级别状态下,以所述中心危险区传感器被激活为条件,输出再次打开门翼的控制信号。
优选地,还包括:两组边缘危险区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保安门门翼的进口侧和出口侧,每组所述边缘危险区传感器均设置在相应侧所述检测传感器与所述中心危险区传感器之间;且,所述控制器以出口侧所述检测传感器被激活且所述中心危险区传感器和两组所述边缘危险区传感器均未被激活为条件,输出关闭门翼的控制信号;并在门翼进行关闭动作的过程中配置成:在第一保安级别状态下,以门翼关闭的阻力大于预定值为条件,输出再次打开门翼的控制信号;在第二保安级别状态下,以所述中心危险区传感器被激活为条件,输出再次打开门翼的控制信号;在第三保安级别状态下,以所述边缘危险区传感器被激活为条件,输出再次打开门翼的控制信号。
优选地,每组所述检测传感器包括沿保安门基座外侧沿设置的竖列传感器,以及沿保安门基座上侧沿设置的横列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竖列传感器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传感器,所述横列传感器包括沿通行方向间隔设置的三个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中心危险区传感器包括设置在保安门基座侧壁上的中心危险区下传感器,以及设置在保安门基座上方的中心危险区上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中心危险区下传感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传感器,所述中心危险区上传感器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三个传感器。
优选地,每组所述边缘危险区传感器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中心危险区上传感器为对射式传感器,所述保安门包括至少三个具有门翼的基座,除外侧基座外的至少一个中部基座的两侧均设置有构成对射式传感器的接收传感器或者发射传感器。
优选地,各传感器为对射式红外传感器、反射式红外传感器、感应式传感器、微波类传感器或者激光类传感器。
本发明提供的保安门,包括基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上门翼,及安保控制系统,所述安保控制系统具体如前所述。
优选地,所述保安门为门翼伸缩式保安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宝盾门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宝盾门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18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