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超浓度氯基复合肥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0503.2 | 申请日: | 201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49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高进华;李元峰;周丽;孙士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史丹利化肥(平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7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浓度 复合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超浓度氯基复合肥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氯是植物生长必须的七种微量元素之一,氯元素可以通过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植物细胞,起到调节植物细胞的渗透压和气孔的启动与闭合,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提高其抗旱能力,氯离子有促进光合作用和纤维形成等作用,对麻类等纤维作物施用尤为适宜;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如小麦的全蚀病、条锈病,玉米的茎枯病等。氯离子对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有抑制作用,能延缓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速度,从而有效减少硝态氮流失和反硝化损失,是氮肥的肥效持久。再说,氯作物植物细胞中的稳定离子,对细胞内储存离子的平衡以及对氮、膦、钾、钙、镁、硅等元素的吸收都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植物茎叶的生长发育。对于大田作物来讲,例如玉米、小麦、大豆等,施用硫基复合肥和氯基复合肥的效果相同,但是硫酸钾价格太高导致硫基复合肥成本高,因此,农民大多选用氯基复合肥。
传统的氯基复合肥由氯化铵、氯化钾、硫酸一铵、尿素、填充物等固体原料进行混合均匀,然后利用蒸汽或水促进团粒,利用滚筒回转进行造粒,该种生产方法生产的产品外观质量较差、强度小,易粉化、结块,且养分控制不灵活。
由于高浓度氯基复合肥肥效高,施用效果明显,便于运输,近年由于产业结构调整,高效农作物种植比例不断扩大,农民对高浓度氯基复合肥需求量增大,但是由于工艺特点等限制,目前氯基复合肥总含量一般不会超过54%,而且氮含量不高。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未见能够制造出一种氮磷钾比例高达到20:20:20的高效超浓度氯基复合肥产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超浓度氯基复合肥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产品具有养分含量高、物理性状好、施用方便等优点,可节约大量贮存、运输和施用费用及劳力,市场前景广阔。
本发明一种高效超浓度氯基复合肥,原料组分重量份如下:尿素350-450份、磷酸一铵180-240份、磷酸二氢钾140-190份、氯化钾200-260份;
上述原料均为市售产品,其中:
尿素中含氮量为46%,规格为46-0-0;
磷酸一铵中氮的总含量为11%,五氧化二磷含量为50%,规格为11-50-0;
磷酸二氢钾中五氧化二磷含量为52%,氧化钾含量为35%,规格为0-52-35;
氯化钾中氧化钾含量60%,规格为0-0-60;
以上原料中的含量均为质量百分比。
进一步优选的,高效超浓度氯基复合肥原料组分重量份如下:尿素385-395份、磷酸一铵215-225份、磷酸二氢钾165-175份、氯化钾225-235份。
最优选的高效超浓度氯基复合肥原料组分重量份如下:尿素380份、磷酸一铵220份、磷酸二氢钾170份、氯化钾230份。
本发明的核心技术为:尿素熔融液与磷酸一铵、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等混合后能形成具有流动性能良好低共熔体混合料浆的特性,通过造粒喷头,将混合料浆喷入造粒塔中,使其在下落过程中与上升气流进行热交换,冷却固化,形成颗粒,获得内部养分分布均匀的、带有针孔状的高效超浓度氯基复合肥。
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步骤为:
1、将尿素经过130-140℃高温熔融进入缓冲槽内,再经输送泵加压,经计量后送至塔顶混合槽内;
2、将氯化钾、磷酸一铵、磷酸二氢钾分别计量后,按照一定的配比送入搅拌器中充分混合,经破碎筛分后,由斗式提升机提升到塔顶料仓;
3、将步骤2料仓中的混料经螺旋喂料机均匀计量后送入混料加热器中,加热到60-95℃;
4、将上述步骤3中的加热后的混料送入上述步骤1中所述混合器中,经快速搅拌混合制成粘稠状物料,温度控制在115℃-120℃,自动溢流至造粒喷头,在喷头旋转离心力作用下,将混合物均匀喷洒成小球状的小液滴;
5、上述步骤4中从喷头喷淋落下的小液滴在直径8-20米的塔内自由落下,经与塔内的自然上升气流换热后冷却至40-60℃,即得高效超浓度氯基复合肥。
本发明的高效超浓度氯基复合肥由于其生产工艺决定了其产品中不仅富含氮磷钾,还含有少量的锌、硼、锰、钼等多种微量元素,不仅便于被作物吸收利用,还有别于复混肥中刻意添加的微量元素,不会造成作物过量中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史丹利化肥(平原)有限公司,未经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史丹利化肥(平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05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