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岛钢制安全壳顶封头的专用支撑装置及运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8042.5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9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清军;王伟;陈华桥;王卫忠;赖日旺;杨久贺;刘慧勋;周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61/00 | 分类号: | B65D61/00;B65G67/04;B65G69/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欣创专利商标事务所 31217 | 代理人: | 刘斌 |
地址: | 20151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制 安全 壳顶封头 专用 支撑 装置 运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设备的专用支撑装置及运输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核岛钢制安全壳顶封头的专用支撑装置及运输方法。
背景技术
美国西屋公司AP1000核电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非能动型压水堆核电技术,其特点之一是:采用模块化施工模式,每个模块可分别在组装区域进行组焊,整体运输和吊装,从而极大地缩短了核电机组建设工期,建设成本方面及长期运营成本方面的节约优势明显。而其采用的诸多“非能动的安全体系”,则进一步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作为非能动安全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钢制安全壳是AP1000核电站反应堆厂房的内层屏蔽结构,中方企业攻克了一系列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和工艺难关,提升了我国核电装备制造和相关材料研制的水平。
钢制安全壳主体共有272块板材构成,板材厚度有41.3mm、44.5mm、47.6mm。其最大直径为39624mm,总高度为65633mm,总重量约3600t。钢制安全壳形状近似为一个圆柱形容器,由中间的圆柱形筒体和上下两个近似半椭圆形状的封头(顶封头和底封头)组成,中间的圆柱形筒体分成了四段模块(1#筒体模块、2#筒体模块、3#筒体模块、4#筒体模块);钢制安全壳共分为6个模块施工。
参看图1、图2和图3,钢制安全壳的顶封头形状近似半椭球状,由共64块钢板拼焊而成。总重约615吨,高度11.5米;组装后整体结构均柔性较大,运输稳定性较差,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若顶封头在运输后出现局部或整体变形都将对整个安全壳的安装产生重大影响。整体运输过程中为了保证安全和变形最小,对运输设备、运输工具、运输参数及运输工艺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对于运输方法和运输支撑等必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运输支撑的设计和制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运输钢制安全壳顶封头的专用支撑装置,它们可以保证钢制安全壳的顶封头在运输过程中不易变形。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钢制安全壳顶封头的运输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运输钢制安全壳顶封头的专用支撑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平台、固定在平台上的支架和边缘固定杆;所述平台是若干圈同心圆环与连杆径向连接构成的一平面;所述支架是由一组安装在同心圆环上的支撑结构组成的整体结构,支撑结构的顶端设有圆形环梁,所述圆形环梁上设有调节器,该调节器与顶封头的内壁顶持;所述边缘固定杆环绕平台的外围,支撑于顶封头下口的架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是由内支撑结构、次内支撑结构、次外支撑结构、外支撑结构和临时支撑架结构,由内至外,随着底封头内的高度降低,依次安装,
所述内支撑结构是由6根纵杆、12根纵杆、径向连杆、径向斜连杆、环向连杆和环向斜连杆构成,6根纵杆均匀地设置在平台的第一圆环上;12根纵杆均匀地设置在第二圆环上。其中,纵杆之间通过环向连杆和环向斜连杆固定连接;6根纵杆与相间隔的6根纵杆之间,两者之间采用径向连杆和径向斜连杆相互连接;所述支撑结构顶部的环向连杆构成第一环梁和第二环梁。
所述次内支撑结构是由24根纵杆、24根纵杆、径向连杆、径向斜连杆、环向横连杆和环向斜连杆构成,各种连杆的数量由内支撑结构的高度确定。12根纵杆均匀地固定在平台10的第三圆环上;12根纵杆均匀地固定在第四圆环上。其中,纵杆之间采用环向连杆和环向斜连杆固定连接,纵杆之间采用环向连杆和环向斜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纵杆与所述纵杆之间采用径向连杆和径向斜连杆相互连接。次内支撑结构顶端的环向连杆构成第三环梁和第四环梁。
所述次外支撑结构是由48根纵杆、48根纵杆、48根纵杆、径向连杆、环向连杆、径向斜连杆、和环向斜连杆构成,各种连杆起加强作用,其数量由内支撑结构的高度确定。48根纵杆均匀固定在平台的第五圆环上,每根纵杆之间通过环向连杆和环向斜连杆固定连接;48根纵杆之间和根纵杆之间,也采用上述的连接方法,并通过环向连杆和环向斜连杆固定加强连接;所述纵杆、纵杆和纵杆依次之间,采用径向连杆和径向斜连杆相互连接。次外支撑结构的顶端,位于纵杆上的环向连杆构成第五环梁;位于纵杆上的环向连杆构成第六环梁;位于纵杆上的环向连杆构成第七环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80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