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车体升降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6396.6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8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郝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明刚 |
主分类号: | B60G17/00 | 分类号: | B60G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16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车体 升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车体升降机构,尤其是通过左前车轮总成、右前车轮总成围绕车体上下移动及后车轮总成围绕车体前后旋转折叠实现车体升降的机械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机动车的重心越低,它行驶的稳定性就越好,但是对行驶道路的平整性要求就越高;而机动车的重心越高,它的行驶道路通过性就越好,但对它行驶的稳定性就会有影响。
本发明的机动车车体升降机构,可使机动车二者兼顾,当行驶道路较好时,它通过同时向上移动左前车轮总成、右前车轮总成及向前旋转折叠后车轮总成来降低车体的重心,从而增加机动车的稳定性;当行驶道路较差时,它通过同时向下移动左前车轮总成、右前车轮总成及向后旋转后车轮总成来升高车体的重心,以增加机动车的道路通过性。
现在还没有资料表明有机动车通过左前车轮总成、右前车轮总成围绕车体上下移动及后车轮总成围绕车体前后旋转折叠实现车体升降的机械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车体升降机构,当机动车行驶道路较好时,通过同时向上移动左前车轮总成、右前车轮总成及向前旋转折叠后车轮总成来降低车体的重心,从而增加机动车的稳定性,如图3A所示;当机动车行驶道路较差时,通过同时向下移动左前车轮总成、右前车轮总成及向后旋转后车轮总成来升高车体的重心,以增加机动车的道路通过性,如图3B所示。
本发明的机动车车体升降机构,车体左前侧通过至少二个上下活动摇臂与左前轮总成铰接,车体右前侧通过至少二个上下活动摇臂与右前轮总成铰接,车体后端与后车轮总成铰接,后车轮总成可围绕车体后端前后旋转折叠。
本发明的机动车车体升降机构,左下摇臂或左前轮总成通过至少一个左伸缩支撑杆与车体铰接,右下摇臂或右前轮总成通过至少一个右伸缩支撑杆与车体铰接,后车轮总成通过至少一个后伸缩支撑杆与车体铰接。
本发明的机动车车体升降机构,通过简单的机械原理既实现了机动车的行驶稳定性与道路通过性二者兼顾,具有极强的实有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车辆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机动车车体升降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机动车车体升降机构组合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机动车车体升降机构降低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机动车车体升降机构降低侧视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机动车车体升降机构升高侧视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机动车车体升降机构降低前视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机动车车体升降机构升高前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机动车车体升降机构分解图如图1所示:由车体1、左前车轮总成2、右前车轮总成3、后车轮总成4、左上摇臂5、左下摇臂6、右上摇臂7、右下摇臂8、左伸缩支撑杆9、右伸缩支撑杆10、后伸缩支撑杆11等主要部件组成。
其机械关系为:左下摇臂6上的连接孔30与车体1左前侧连接孔42铰接;左上摇臂5上的连接孔24与车体1左前侧连接孔37铰接;右下摇臂8上的连接孔29与车体1右前侧连接孔36铰接;右上摇臂7上的连接孔21与车体1右前侧连接孔35铰接;左前车轮总成2上的连接位46与左下摇臂6上的连接位41铰接;左前车轮总成2上的连接位40与左上摇臂5上的连接位25铰接;右前车轮总成3上的连接位39与右下摇臂8上的连接位22铰接;右前车轮总成3上的连接位38与右上摇臂7上的连接位16铰接;左下摇臂6上的连接孔34与左伸缩支撑杆9上的连接孔17铰接;左伸缩支撑杆9上的连接孔15与车体1上的连接孔32铰接;右下摇臂8上的连接孔23与右伸缩支撑杆10上的连接孔14铰接;右伸缩支撑杆10上的连接孔13与车体1上的连接孔31铰接;后车轮总成4左侧连接孔19与车体1左后侧连接孔43铰接;后车轮总成4右侧连接孔12与车体1右后侧连接孔28铰接;后伸缩支撑杆11上的连接孔20与车体1上的连接孔33铰接;后伸缩支撑杆11上的连接孔27与后车轮总成4上的连接孔18铰接,如图2A、图3B(侧视)、图4B(前视)所示。
工作原理:
左前车轮总成2通过左上摇臂5、左下摇臂6与车体1铰接,组成可上下活动的四边形结构;右前车轮总成3通过右上摇臂7、右下摇臂8与车体1铰接,组成可上下活动的四边形结构;左下摇臂6通过与其铰接的左伸缩支撑杆9的支撑与车体1形成相对固定的关系;右下摇臂8通过与其铰接的右伸缩支撑杆10的支撑与车体1形成相对固定的关系;后车轮总成4在车体1后端组成可前后旋转的铰接关系,并通过后伸缩支撑杆11的支撑与车体1形成相对固定的关系。当需要升高机动车车体时,如图2B所示,缩短后伸缩支撑杆11的长度,拉动后车轮总成4围绕车体1向后向下旋转,如图3A、图3B所示,同时伸长左伸缩支撑杆9、右伸缩支撑杆10的长度,推动左下摇臂6、右下摇臂8向车体1下方旋转移动,从而带动左前车轮总成2、右前车轮总成3向车体1下方旋转移动,如图4A、图4B所示,机动车车体升高。同理当需要降低机动车车体时,反向操作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明刚,未经郝明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63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污水土地生物沉淀过滤系统
- 下一篇:一种塑料漆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