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6073.7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9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咸成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F21S8/00;F21V17/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2003 | 代理人: | 付永莉,郑小军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单元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要求于2011年5月31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1-0052266的优先权,本发明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援引而被并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单元。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是利用化合物半导体的特征将电信号转化为光的装置。这样的LED用于家用电器、遥控器、电子公告板、显示器以及多种其它的自动化机器并且其应用范围正在逐渐增加。
使用发光二极管的背光单元可以应用在诸如液晶显示器装置等显示装置中,并且也可以应用在多种领域的灯中。通常,背光单元包括:光源;导光板,构造成使从该光源发出的光线漫射;以及光学薄片(optical sheet),其用以使从导光板发出的光线漫射或汇聚。
在低电压下工作并具有高效率的发光二极管可用作背光单元的光源。这样的发光二极管是包含诸如砷化镓(GaAs)、氮化镓(GaN)、氮化铟镓(InGaN)或者相似物等化合物半导体的两端子装置(2-terminal device)。当对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端子和阳极端子施加电力时,发光二极管发出电子空穴耦合时产生的可见光。
根据光源的位置,背光单元分为边缘型背光单元以及垂直型背光单元。
边缘型背光单元主要应用到较小尺寸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台式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这样的边缘型背光单元具有改进的光均匀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并且有利于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纤薄设计。
在背光单元使用发光装置的情况下,有必要沿预定的方向引导从发光装置产生的光线并且确保使光线均匀地散发到背光单元的整个显示区域。另外,为了提供生产率和用户的方便性,背光单元的纤薄和轻质是重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单元,其中导光板具有阶梯状的上表面并且光学薄片安置在该阶梯状上表面的一部分上,该部分的高度比其它部分的高度低,这可减少导光板与光学薄片之间的空隙,以便获得减小的产品体积并且可减少漏光,从而对背光单元提供的发光可靠性有所增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背光单元包括发光装置封装件、导光板以及光学薄片,该导光板包括:第一区域,其具有在第一区域的邻接发光装置封装件的侧表面中凹进的凹部;以及第二区域,其上表面与第一区域的上表面形成阶梯;光学薄片安置在第二区域的上表面上。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晰地理解本发明的细节,在附图中:
图1A是示出了根据一种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B是根据一种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局部分解的立体图;
图2A是示出了根据一种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2B是示出了根据一种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2C是示出了根据一种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2D是示出了根据一种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了包括根据一种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4是示出了包括根据一种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电器的方案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描述实施例之前,应理解,当诸如层(薄膜)、区域、图案或结构等元件被称为形成于诸如基板、层(薄膜)、区域、衬垫或图案等另一元件“之上”或“之下”时,其可以是直接位于该另一元件“之上”或“之下”,也可以是在它们之间间接地形成有中间元件。此外,位于元件“之上”或“之下”是基于附图中的图示来描述的。
在附图中,为了描述方便和清楚,各层的厚度或尺寸可被放大、省略或示意性示出。另外,各个元件的尺寸并不完全反应其实际尺寸。
以下,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实施例。
图1A是示出了根据一种实施例的背光单元100的分解立体图,图1B是根据一种实施例的背光单元100的局部分解的立体图。
参考图1A和图1B,根据实施例的背光单元100是边缘发光型的,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发光装置封装件112、导光板120和光学薄片160。在实施例中,导光板120包括具有凹部170的第一区域130,该凹部170在第一区域130的邻接发光装置封装件112的侧表面中凹进;以及第二区域140,其上表面与第一区域130的上表面形成阶梯。光学薄片160安置在第二区域140的上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伊诺特有限公司,未经LG伊诺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60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关上行模式切换方法、网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 下一篇:加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