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缺陷药品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5556.5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4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金俊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JVM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9 | 分类号: | G01N2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 |
地址: | 韩国大***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缺陷 药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缺陷药品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缺陷药品的装置,其在按照患者将封装后的药品分类时能够通过人工再检测确定为缺陷药品的药品并更正缺陷药品。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医疗机构或药房根据医生的处方将药品提供给患者。
具体地,因为慢性病患者通常长期必须每天服用同样的药品,该患者同时拿到长期服用的所有处方药品。例如,因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每天服用同样的药品,所以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同时拿到在至少三个月中的一个月内服用的大量处方药品。
在这种情况下,处方剂量的药品放入到药品包中,药品包具有袋子形状且在其一侧设置有开口,而且药品包的所述开口被密封,以封装所述药品。在这种情况下,多种药品是通过将多个药品包彼此连接来封装。具体地,为了封装多种药品,多种剂量的药品自动分包,且用于药品封装的多个药品包连续地相互连接。由此,封装后的多种药品形成多个药品包的堆叠。
由于封装后的多种药品连续地相互连接且大量药品形成堆叠,所以难于根据患者从堆叠的多个药品包中将封装后的药品进行分类。
另外,封装后的药品的分类不仅困难,而且难于将堆叠的连续连接的药品包传送给相关的患者,或者对于患者而言在封装后的药品已被分类之后难于携带或保存堆叠的药品包。
由此,大量按照处方连续封装后的药品按照患者来卷取、切割、并贴标,并以卷取辊形式形成相关的药品包。卷取辊形式包装的药品包经历检测程序,以确定药品包是否包含相关患者的药品、处方药品是否有遗漏、或者药品是否封装合格而无缺陷药品。
如果在检测程序中检测到遗漏部分处方药品,或者检测到与处方药品不同的药品被封装从而提供给患者的药品不合格而缺陷药品包还是否提供给患者,所以仅缺陷药品包必须被分离并进行再检测。
如果该药品包被最终确定为缺陷药品包,则要求进行更正缺陷药品包的工作。
发明内容
由此,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做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缺陷药品的装置,其能够自动检测通过卷取按照处方的多个药品包形成的成批药品包、并通过人工检测和更正被确定为缺陷药品包的药品包。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缺陷药品的装置,其能够通过人工再检测被确定为缺陷药品的药品的缺陷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缺陷药品的装置,其够能使所述装置停止操作,从而工作人员能更正最终被确定为缺陷药品的药品。
此外,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缺陷药品的装置,其能够记录已更正药品并将已更正药品与合格药品比较,从而可最终确定已更正药品是否为合格药品。
此外,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缺陷药品的装置,其能够除去在更正药品的过程可能产生的粉末。
此外,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缺陷药品的装置,其能够药品的形状不具有典型形状时通过人工再检测被确定为缺陷药品的药品的形状。
此外,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缺陷药品的装置,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使所述装置停止操作。
另外,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缺陷药品的装置,其能够将工作台的位置调整为适合人工检测或更正药品的工作人员的身高。
此外,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缺陷药品的装置,其能够在再卷取已再检测药品包或已更正药品包时能够引导已再检测药品包或已更正药品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缺陷药品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本体,其内设置有用于更正缺陷药品的操作空间;缺陷药品卷取辊,安装于所述本体的一侧且将含有缺陷药品的药品包卷取在其上;再检测设备,安装于所述缺陷药品卷取辊的一侧,以对从所述缺陷药品卷取辊上放出的药品包进行再检测;更正药品卷取辊,安装于所述本体的相对侧,以将已由所述再检测设备检测的药品包或在所述操作空间中已更正的药品包卷取;以及控制器,控制所述缺陷药品卷取辊、所述再检测设备、以及所述更正药品卷取辊的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VM有限公司,未经JVM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55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