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ta蛋白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鼻咽癌检测试剂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1584.X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3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全;焦守恕;吴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昕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85 | 分类号: | C12N15/85;C12N15/38;C07K14/05;G01N33/68;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ta 蛋白 制备 方法 及其 鼻咽癌 检测 试剂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诊断试剂,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真核表达系统表达BRLF1全长基因获得纯化的表达产物Rta的方法,及以获得的Rta蛋白应用于鼻咽癌的血清学检测中。
背景技术
EB病毒是一种γ疱疹病毒,全球接近95%的成人感染有该病毒。EB病毒感染可分为潜伏感染期和裂解复制期两种状态,在初次感染后,该病毒可在宿主体内建立起终身潜伏感染,持续性的EB病毒裂解复制状态感染可导致一系列的人类恶性肿瘤(Rickinson AB,Lee SP,Steven NM.Cytotoxic T lymphocyte responses to Epstein-Barr virus.Curr Opin Immunol.1996Aug;8(4):492-7)。BRLF1基因位于EB病毒基因组ORF50,是EB病毒进入裂解复制状态早期表达的立即早期基因。BRLF1基因编码转录激活蛋白Rta(又称EB1),长度为1818bp。有研究表明BRLF1基因能够在B淋巴细胞以及上皮细胞中有效的激活EB病毒进入裂解复制状态(Zalani S,Holley-Guthrie E,Kenney S.Epstein-Barr viral latency is disrupted by the immediate-early BRLF1 protein through a cell-specific mechanism.Proc Natl Acad Sci U S A.1996 Aug 20;93(17):9194-9;Ragoczy T,Heston L,Miller G.The Epstein-Barr virus Rta protein activates lytic cycle genes and can disrupt latency in B lymphocytes.J Virol.1998Oct;72(10):7978-84)。Rta蛋白可以激活多种病毒基因的启动子,如BMLF1,BaRF1,BALF5等(Ragoczy T,Heston L,Miller G.The Epstein-Barr virus Rta protein activates lytic cycle genes and can disrupt latency in B lymphocytes.J Virol.1998 Oct;72(10):7978-84)。因此由BRLF1基因表达的Rta蛋白是EB病毒进入裂解复制状态必需的激活元件。
EB病毒终生在口咽部产生并通过口腔传染,初始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于儿童和年轻成人。经多年研究发现EB病毒与鼻咽癌、胃癌、肺癌以及一系列常见淋巴瘤均有相关。其中鼻咽癌与EB病毒关系最为密切,近年来通过对肿瘤上皮细胞中的病毒基因组与抗原的检测证实了二者的密切相关性(zur Hausen H,Schulte-Holthausen H,Klein G,Henle W,Henle G,Clifford P,Santesson L.EBV DNA in biopsies of Burkitt tumours and anaplastic carcinomas of the nasopharynx.Nature.1970 Dec 12;228(5276):1056-8;Yeung WM,Zong YS,Chiu CT,Chan KH,Sham JS,Choy DT,Ng MH.Epstein-Barr virus carriage by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situ.Int J Cancer.1993 Mar 12;53(5):746-50)。鼻咽癌是东南亚地区常见肿瘤,与食道癌、肝癌并称中国三大肿瘤,且高发于我国南方数省,在南方各种恶性肿瘤中占第一位。对于EB病毒相关肿瘤控制的主要策略为:1、早期检测诊断后进行治疗,2、将疾病的发生理想的推迟至平均寿命之外,3、预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昕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同昕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15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