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烧结点火炉模拟操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0417.3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9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娟;任建中;白晓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2 | 分类号: | G09B25/02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卢茂春 |
地址: | 0300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结 火炉 模拟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生产模拟技术领域,主要用于执行烧结点火炉操作的培训,具体是模拟烧结点火炉操作过程。
背景技术:
烧结机点火炉的控制是烧结生产操作过程中较为繁琐和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点火炉的控制设备多、作业前确认条件多、控制原理也较为复杂,同时点火炉还涉及煤气、氮气等有害气体,所以点火炉的控制对生产的安全及效益影响很大,是决定烧结能否顺行的关键。
然而,现实情况一年中只有3~5次检修,每次的检修间隔时间较长,操作者只能在仅有的几次检修中进行实际操作,而且,操作规范不清晰、一人一套控制方式。给操作者尤其是新上岗人员在提高技能、经验总结、熟练掌握点火炉程序方面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烧结点火炉控制问题,旨在将仿真技术与点火工艺机理相结合,提供一种烧结点火炉的操作仿真,用于模拟点火炉的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操作界面布置、设备状态、操作时间间隔都与现场实际一致,从而易于操作人员快速掌握点火炉技能。
本发明涉及的控制设备包括氮气放散阀、煤气放散阀、侧烧嘴球阀、点火炉切断阀、保温炉切断阀、侧烧嘴切断阀、点火炉拉杆阀、保温炉拉杆阀。
本发明的操作流程是:选择操作方式,所述操作方式包括“灭火操作”、“清洗操作”、 “煤气置换”、“煤气爆发实验”、“点火操作”——根据初始化状态知识库得到所选操作的初始状态(初始化状态知识库包括“灭火操作”、“清洗操作”、 “煤气置换”、“煤气爆发实验”、“点火操作”之前的各设备状态)——通过工艺操作条件知识库判断是否满足所选工艺操作的前提条件(工艺操作条件知识库包括操作“灭火操作”、“清洗操作”、 “煤气置换”、“煤气爆发实验”、“点火操作”之前需具备的条件)——进入操作流程知识库进行所选操作的规范标准操作(操作流程知识库包括“灭火操作”、“清洗操作”、 “煤气置换”、“煤气爆发实验”、“点火操作”的标准规范步骤。
所述初始化状态知识库中描述有每种操作前各设备的初始化状态的情况,包括氮气放散阀、煤气放散阀、侧烧嘴球阀、点火炉切断阀、保温炉切断阀、侧烧嘴切断阀、点火炉拉杆阀、保温炉拉杆阀的初始状态;
所述操作流程知识库中是描述有 “灭火操作”、“清洗操作”、 “煤气置换”、“煤气爆发实验”、“点火操作”这五项操作步骤;
所述工艺操作条件知识库中描述有氮气压力、仪表用压缩空气压力、点火炉调节阀开度、保温炉调节阀开度、主抽风机转速、煤气压力;
烧结点火炉模拟操作包括灭火操作、清洗操作、煤气置换、煤气爆发实验及点火操作,并对这些操作的操作前设备状态及气体压力需满足的操作条件;操作过程中阀门开关时序,如果操作的前提条件不满足则不能进行操作。
所述清洗操作中包括了主管清洗、点火炉清洗、侧烧嘴清洗、保温炉清洗及全体清洗;
所述煤气置换包括煤气主管置换、煤气点火炉支管置换、煤气侧烧嘴支管置换、煤气保温炉支管置换;
所述煤气爆发实验包括点火炉支管、保温炉支管、侧烧嘴支管;
所述点火操作包括侧烧嘴点火、主烧嘴点火。
所述灭火操作包括下述步骤:
(1)关闭点火炉一号拉杆阀。
(2)关闭点火炉二号拉杆阀。
(3)关闭点火炉切断阀。
(4)关闭保温炉拉杆阀。
(5)关闭保温炉切断阀。
(6)关闭侧烧嘴球阀一号~六号。
(7)关闭侧烧嘴切断阀。
所述清洗操作步骤是:
(1)按下“清洗开始”按钮,全体煤气清洗灯亮,清洗主管灯亮;
(2)、打开一号煤气放散阀;
(3)、10分钟后打开一号氮气放散阀;
(4)、打开三号煤气放散阀;
(5)、10分钟后关闭一号煤气放散阀;
(6)、打开二号煤气放散阀;
(7),10分钟后关闭三号煤气放散阀;
(8)、关闭一号氮气放散阀;
(9)、关闭二号煤气放散阀,主管清洗结束,清洗主管灯灭;
(10)、打开四号煤气放散阀,清洗点火炉灯亮;
(11)、15分钟后打开二号氮气放散阀;
(12)、过五分钟后打开一号、二号拉杆阀五秒钟后关闭;
(13)、关闭二号氮气放散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04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