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飞行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7809.4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0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吕敬;张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明明;吕敬 |
主分类号: | B64C27/02 | 分类号: | B64C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飞行器,尤其涉及一种摆线桨飞行器。
背景技术
针对摆线桨技术的研究国外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经过科学家长期的理论分析和实验可知,摆线桨具有如下优点:1、可按需要产生360度的全矢量推力,而且瞬时可变;2、摆线桨比常规螺旋桨和涡轮发动机有更高的推力水平;3、推力垂直于螺旋桨转动轴线,当改变推力矢量的方向时摆线桨飞机物理位置不会改变;4、推力随着前飞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速度为111.12km/h的时候达到最大,在巡航速度下耗油量小,这样就会加大航程;5、摆线桨不管以多大功率转动,噪音都非常低;6、摆线桨有很多种安装方法,它可以替代常规飞机平尾、方向舵和升降舵的作用;7、由于摆线桨的出现,飞机整体的机动性将大大提高,可能会出现一种新的姿态机动领域,它可以作为飞行器的姿态控制器。
然而由于摆线桨叶片运动时,气动力变化是一个复杂的非定常过程,且叶片间存在强烈干扰,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很成熟的分析方法,研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也有学者将摆线桨的概念运用到飞行器上面,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西工大研制的“风火轮”滚翼机、韩国航空团队研制的摆线桨试验机、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摆线桨飞机模型。其中,“风火轮”滚翼机是世界上第一架成功飞起来并稳定可控的滚翼机,并在刚刚过去的首届“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机飞行器大奖赛”上,“风火轮”表演了斜坡起降、急速跃升、贴地飞行、楼内搜救、定点着陆、实时图传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展示了良好的飞行性能。不论是“风火轮”还是马里兰研究的摆线桨飞行器都是尝试由四个摆线桨对称分布,但由于控制相对复杂,飞行不稳定,最后都尝试由两个摆线桨和螺旋桨组合。本发明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同样是采用摆线桨与螺旋桨的配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实现性以及实用价值高的新型飞行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该飞行器包括机身、动力装置、能源系统、控制系统、支架。所述的机身由一个大椭圆框架和一个小椭圆框架组成,所述的两个椭圆框架相互垂直。所述的动力装置由两个摆线桨结构和两个螺旋桨结构组成,所述的摆线桨结构位于大椭圆框架的内部,所述的两个螺旋桨结构位于大椭圆框架外部,且对称分布。所述的能源系统位于小椭圆框架的内部,对称分布。所述的控制系统由两个子控制装置组成,所述的子控制系统位于小椭圆框架的内部,成对称分布。所述的支架固接在大椭圆框架上。
所述的摆线桨结构包括控制杆、偏心轮、叶片、叶片驱动轴、驱动杆(如图2)。
所述的螺旋桨结构包括三叶桨以及小型发动机。
所述能源装置为氢燃料电池。
所述的支架由轻质金属杆以及弹性橡胶球。
本发明新型飞行器具有如下的优点:1、该飞行器采用摆线桨和螺旋桨组合形式,噪音小且有较大的推力;2、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新型飞行器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型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新型飞行器的摆线桨示意图;
图1-2中,1、三叶桨;2、固定支架;3、叶片;4、偏心轮;5、小椭圆框架;6、控制杆;7、大椭圆框架;8、子控制装置;9、小型发动机;10、驱动杆;11、轻质金属杆;12、叶片驱动杆;13、弹性橡胶球;14、氢燃料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机身、动力装置、能源系统、控制系统、支架。所述的机身由大椭圆框架7以及小椭圆框架5组成,且两个框架相互垂直。所述的支架由轻质金属杆11以及弹性橡胶球13构成,所述的弹性橡胶球13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所述的动力装置由两个摆线桨结构和两个螺旋桨结构组成。所述的控制系统由两个子控制装置8组成,所述子控制装置8控制一个螺旋桨结构以及一个摆线桨结构的转速以及转向,所述的螺旋桨结构由三叶桨1以及小发动机9构成,所述的摆线桨结构如图2所示,由叶片3、偏心轮4、控制杆6、驱动杆10、叶片驱动杆构成,所述的每个摆线桨结构的驱动杆10共轴且运动方向相反,进而防止两个摆线桨结构因旋转方向相同而造成飞行器的翻转。所述的能源系统由氢燃料电池14组成。
所述的两个摆线桨结构在驱动杆10的带动下,进行相应的旋转运动,偏心轮4的运动带动控制杆6运动,控制杆6带动叶片3,进而改变叶片3的迎角值,故所述的摆线桨进行时刻变化攻角的旋转运动,已达到较大的推力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明明;吕敬,未经张明明;吕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78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