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运行工作器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5759.6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7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N.库纳特;J.奥珀勒;M.格雷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P5/145 | 分类号: | F02P5/14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肖日松;杨国治 |
地址: | 德国魏***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运行 工作 器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说明的类型的工作器械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工作器械(其工具由内燃机驱动)是普遍已知的。例如,文件DE 38 17 471 C1描述了一种用于在这样的工作器械中的内燃机的点火设备。在此设置成,对于在空转转速之下的低转速使用不同的特性曲线以确定点火时刻,即取决于内燃机是刚被起动还是其处于通常的运行中。
如果在内燃机中在全负荷时燃烧用空气和燃料的供给被强地节制,例如通过突然关闭节流阀,那么转速下降。根据发动机的结构类型,转速下降可以以浓的方式(fett)(浓减速(Rich come down))或以稀的方式(mager)(稀减速(Lean come down))实现。
在使用包含高的酒精含量的生物燃料类型时,在转速下降时内燃机的特性可变化。因此,在利用传统的燃料运行时以浓的方式减速(verzoegern)的内燃机可利用生物燃料以稀的方式减速。在以稀的方式的转速下降时,内燃机可能不期望长地保持在提高的转速水平上。这由操作者在听觉上感觉到并且是不期望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说明一种用于运行工作器械的方法,利用该方法与所使用的燃料类型无关地得到良好的运行性能。
该目的通过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方法实现。
显示出,在转速在空转转速之上且在接合转速(Einkuppeldrehzahl)之下的转速范围中下降时通过向后调整点火时刻可实现,内燃机虽然更经常地但是更弱地燃烧。由此转速迅速减小,并且在稀减速时转速也快速地下降到空转转速。在浓减速时、即在内燃机以浓的方式减速时,转速非常迅速地下降直至在空转转速之下的转速,从而在空转转速和接合转速之间的转速范围中点火时刻的向后调整对内燃机以浓的方式的减速没有负面的影响。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仅仅通过改变储存在控制装置中的特性曲线来实现良好的运行特性,即与使用者加装(tanken)生物燃料还是传统的燃料无关。
有利地,点火时刻在第一转速范围中被调整到在上止点之前大约3°至大约8°的第三点火时刻。大约5°的第三点火时刻已证实为特别有利的。在此设置成,点火时刻在整个第一转速范围上是恒定的。
有利地,在控制装置中储存有至少一个用于内燃机的减速的第一特性曲线,其根据转速确定点火时刻。在此,概念“特性曲线”意指每个将固定的点火时刻与每个转速相关联的关联性。特性曲线可以以每个任意的形式(例如作为关联规则(Zuordnungsregel)、作为算法、作为表格式的关联性等)储存在控制装置中。有利地,当根据第三特性曲线来确定点火时刻时,实现将点火时刻调整到第三、稍晚的点火时刻直至转速达到大于空转转速的第一转速。如果转速还从第一转速继续下降,那么不设置进一步的向后调整,即使点火时刻此外根据第一特性曲线来确定。有利地,在转速在第一转速之下时点火时刻是第一点火时刻,即用于空转的点火时刻。
有利地,在控制装置中储存有第二特性曲线,在加速时在至少一个转速范围中点火时刻根据其来确定。相应地,在控制装置中储存用于加速和用于减速的分离的特性曲线。有利地,当点火时刻根据第二特性曲线来确定时,在空转转速之上且在下接合转速之下的第二转速范围中点火时刻相对于第一点火时刻被向“后”调整。第一转速范围(在其中根据第一特性曲线实现点火时刻的向后调整)和第二转速范围(在其中根据第二特性曲线实现向后调整)在此有利地重叠。在加速时,点火时刻的向后调整不是必要的。然而,在空转转速与下接合转速之间的范围在加速时被非常快速地经过,使得在加速时不产生点火时刻的向后调整的负面影响。点火时刻根据第二特性曲线的向后调整对于该情况是有利的,即操作者在第二转速范围中开始加速。在加速时点火时刻根据第二特性曲线来确定。为了避免在从第一特性曲线向第二特性曲线切换时点火时刻被向“前”调整,设置成,第二特性曲线也具有在空转转速与下接合转速之间的范围,在其中点火时刻被向“后”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未经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57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