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玉米为原料制备超氧化物歧化酶复合酶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及其萌芽室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0871.0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1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兆非;王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兆非;王建东 |
主分类号: | C12N9/08 | 分类号: | C12N9/08;C12M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1 | 代理人: | 王钢 |
地址: | 110014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原料 制备 超氧化物歧化酶 复合 工业化 生产 方法 及其 萌芽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深加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以玉米为原料制备超氧化物歧化酶复合酶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及其萌芽室。它包括浸泡、萌芽、粗浆、细浆、微浆、粗滤、细滤、微滤、超滤、浓缩、静置过滤、生物修饰、制剂。本发明以玉米为原料工业化生产制备超氧化物歧化酶复合酶,不使用化学消毒剂,萌芽率高、酶的收率高;萌芽室结构简单,通风量大,玉米生长环境宽敞,玉米萌芽率高,萌芽托盘方便取出清洗,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设备投入成本及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深加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以玉米为原料制备超氧化物歧化酶复合酶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及其萌芽室。
背景技术
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用于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抑制肿瘤生长,调节机体免疫力;治疗心肌缺血与缺血再灌注综合症等心血管疾病;可延缓衰老;也可添加于化妆品和食品中从而起到保健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人体内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过多的自由基刺激细胞增殖变化、遗传因子突变,可引发多种疾病。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人体内唯一能清除体内多余自由基的酶,它能阻断自由基引起的连锁反应,其作用机理是使高毒性的自由基首先被歧化为过氧化氢,再经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进一步作用,再降解为水分子和氧分子。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从多种微生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动物血红细胞及哺乳动物组织中分离制备,用玉米制备超氧化物歧化酶复合酶的方法已经被研发出来。现有用玉米制备超氧化物歧化酶复合酶的方法很多,但在制备过程中均存在使用漂白粉、次氯酸钠等化学消毒剂的问题,由于化学消毒剂容易残留,而且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环境,对制备的氧化物歧化酶复合酶的质量也有一定影响。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专利号为:ZL200410020519.2,发明创造名称为:以玉米为原料制备超氧化物歧化酶复合酶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及其萌芽室专利,此专利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虽然此专利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但它还存在萌芽率低、酶的收率低的技术问题,其生产成本和设备成本高。尤其是其公开的萌芽装置,玉米萌芽是在盒体结构的萌芽装置内进行萌芽,由于玉米是在萌芽装置的盒体内进行萌芽,存在通风量小的问题,玉米生长环境狭小,容易使玉米表面产生菌膜,出现腐败现行,导致萌芽率降低,影响制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质量,而且容易出现残留,不容易清洗,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的一种以玉米为原料制备超氧化物歧化酶复合酶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及其萌芽室,它是以玉米为原料工业化生产制备超氧化物歧化酶复合酶的方法,它不使用化学消毒剂,萌芽率高、酶的收率高;萌芽室结构简单,通风量大,玉米生长环境宽敞,玉米萌芽率高,萌芽托盘方便取出清洗,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设备投入成本及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以玉米为原料制备超氧化物歧化酶复合酶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它包括下述步骤:
a. 取100千克玉米为原料,用纯化水清洗3遍,放入萌芽托盘5中,用35℃的纯化水浸泡10分钟,放掉浸泡纯化水,再用32℃左右的纯化水浸泡30小时,期间纯化水循环保温,再次放掉浸泡纯化水,然后进行18小时萌发,保持箱体内的温度为32℃,对萌芽室中的玉米萌发进行保温、保湿和给氧,此条件下玉米经萌发后玉米芽长度可达1~3毫米,萌芽率95%以上,得萌芽玉米;
b. 将萌芽后的玉米用20℃纯化水清洗5次,清洗过的萌芽玉米和260千克的磷酸盐缓冲液缓缓进入胶体研磨机研磨,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8.4,浓度为70毫摩尔,破碎玉米依次达到粗浆50目,细浆80目,微浆120目;
c、将120目的微浆中加入0.8千克氯化钙,沉降3小时,有上清液产生,此时将玉米浆用300目压滤机过滤,滤液与滤饼分离,初提滤液加入0.15千克维生素C,加入1.5千克粒度为821目的硅藻土做助滤剂进行饮滤,得到细滤液;
d、将细滤液依次通过孔径为0.22微米、0.1微米、0.05微米的滤膜过滤得到微滤液,除掉大分子物质,同时达到除菌目的,然后进入1万分子量的超滤膜,得超滤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兆非;王建东,未经王兆非;王建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08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