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套筒链条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0366.6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8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强;韦颂;苏继才;谌伦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G13/06 | 分类号: | F16G13/06;F16G15/00;F16N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筒 链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正时链传动系统正时套筒链条总成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发动机为了获得准确的正时传递、终生免维护等耐久性能要求,越来越多的发动机厂商选择使用正时套筒链总成来满足以上要求。传统结构的套筒链总成如图1所示,链条总成组装好后,外链板b与销轴a过盈配合,且内链板d与套筒c 过盈配合,链条总成组装后外链板b与内链板d之间的间隙非常小,飞溅的润滑油不易进入套筒c与销轴a之间,使得套筒c与销轴a之间接触润滑不良,极易产生磨损。链条磨损最直接表现为链条使用一段时间后长度变长,也称之为链条伸长率。伸长率增大带来链系统动载荷增大、振动加强、链条单个节距变大,与链轮啮合时发生跳齿现象的可能性加大,NVH性能下降等不良现象。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汽车发动机的舒适性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正时系统正时链条的设计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磨损能力高的套筒链条,用于汽车发动机上,解决上述由链条磨损伸长率大带来的动载荷增大、振动加强、NVH性能下降,跳齿可能性加大等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正时套筒链条,其包括有多个连续的链条节,即是由若干个链条节组装而成,每个链条节包括销轴、内链板、外链板和套筒,套筒卷制而成,销轴套装在相应的套筒内,每个套筒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内链板过盈配合,每个销轴两端分别与两个外链板过盈配合,本发明的改进在于在每个套筒上设计了油孔,可以让润滑油直接进入销轴和套筒之间。
较好的是,将所述链条的所有套筒的油孔均设计为朝向链条外侧,链条在组装过程中采取定向装配,这样更有利于进油。
而进一步将所述油孔设计为椭圆孔,并设置在套筒的中部,效果更好。
本发明的套筒链条由于采取了在套筒上开设油孔,在正时系统润滑设计良好的情况下,发动机曲轴转动时从油底壳飞溅上来的机油,极易穿过油孔进入套筒与销轴之间,如此便在套筒与销轴之间有了充足的机油润滑,大大减少销轴与套筒各自接触面的磨损特性,有效降低正时链条总成的磨损伸长率,确保产品设计生命周期内链条总成伸长率小于0.5%,避免因链条零部件磨损过渡强度降低,出现断裂等重大质量问题。
同时,销轴与套筒各自接触面的磨损量减小,即链条总成长时间运行后每个节距P′更接近初始值P,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正时链条总成在外界张力的作用下,保证与链轮捏合平稳正常,有效降低爬齿现象产生,使得链系统运转平稳,NVH性能良好。
因此,采用该抗磨损能力高的正时链条能最大限度保证在发动机生命周期内正时系统免维护,润滑系统良好,对整机、整车的耐久性能提供有力支持。
附图说明
图1 传统套筒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发明的套筒链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本套筒链条包括以下零件:销轴1 、内链板2、外链板3 、套筒4,套筒上开设椭圆孔5。
在套筒4成型之前的金属板材上冲椭圆孔,沿每个椭圆孔长轴剪切,剪切好的料片卷制最终形成开设了椭圆孔的套筒4,即为油孔5。特别注意:椭圆孔最好设计在套筒4中间位置,且开孔不宜过大,避免产生套筒强度不足缺陷,亦不能过小,保证发动机内飞溅的机油能顺利通过椭圆孔润滑销轴与套筒接触面。
在套筒链组装过程中,如图2所示,2个套筒4与2个内链板2过盈配合,组装过程中须采用定位工装使得油孔5的朝向与内链板2两侧平面垂直且一致;接着用2个销轴1穿过已定向组装好的套筒4与内链板2部件,再用两个销轴1分别穿过外链板3且过盈配合、两端铆压,将各部件组装成链,在此过程中保持油孔朝向一致,且在链条总成闭合完工时,保证椭圆孔朝外侧,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套筒上的油孔5不与链轮接触。
如此增加油孔的设计,既不会与链轮发生异常接触同时又保证有充足的机油透过油孔5进入套筒4与销轴1之间的接触面,因此大大改善了链条总成的磨损伸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03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