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体姿势状态判决的跌倒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9644.6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2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贺前华;沈秉乾;李磊;陈文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K9/4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齐荣坤 |
地址: | 51064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体 姿势 状态 判决 跌倒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人体姿势状态判决的跌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化系统,获取图像数据;
S2对获取到的图像进行相邻帧差分,对差分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S3对步骤S2得到的二值化图像提取目标区域;
S4判断S3得到的目标区域中是否有物体运动,若否,返回步骤S 1,对一下帧图像进行检测;若有,则进行步骤S5;
S5判断运动的物体是人体还是噪声干扰,若是噪声干扰则返回步骤S1,对一下帧图像进行检测;若是人体则进行步骤S6;
S6对目标区域提取Zernike距特征和运动轮廓特征,所述运动轮廓特征包括物体的高度、物体的宽度、物体的宽高比、目标区域面积、目标区域周长、轮廓面积、轮廓周长、帧差最大行列特征变量、运动物体高度特征变量;
S7将物体的宽高比、目标区域面积、目标区域周长、帧差最大行列特征变量、运动物体高度特征变量送入预先训练好的第一分类器;所述第一分类器用于区分行走与非行走姿势状态;
当第一分类器判定为行走姿势状态时,返回步骤S1,对一下帧图像进行检测;
当第一分类器判定为非行走姿势状态时,进行步骤S8;
S8将Zernike距特征、物体的高度、物体的宽度、轮廓面积、轮廓周长送入预先训练好的第二分类器;所述第二分类器用于区分下蹲与跌倒姿势状态;
当第二分类器判定为下蹲姿势状态时,返回步骤S1,对一下帧图像进行检测;
当第二分类器判定为跌倒姿势状态时,标记跌倒行为,并发出警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体姿势状态判决的跌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对步骤S2得到的二值化图像提取目标区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初步检测:以整幅视频帧图像为对象,逐行计算整幅图像的各行像素值,得到图像最大行像素值;计算各行像素值与图像最大行像素值的比值,分别与设定的阈值TH1比较;略去图像中行像素值小于阈值TH1的区域,记录初步的包含物体的矩形框的纵坐标Yup、Ydown;其中阈值TH1由用户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以整幅视频帧图像为对象,逐列计算整幅图像的各列像素值,得到图像最大列像素值;计算各列像素值与图像最大列像素值的比值,分别与设定的阈值TH2比较;略去图像中列像素值小于阈值TH2的区域,记录初步的包含物体的矩形框的横坐标Xleft、Xright;其中阈值TH2由用户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在点(Xleft,Ydown)和点(Xright,Yup)之间的矩形区域即为初步的目标区域;
S32精细检测:以步骤S31得到的初步的目标区域为对象,逐行计算初步的目标区域的各行像素值,得到区域最大行像素值;计算各行像素值与区域最大行像素值的比值,分别与设定的阈值TH3比较;略去初步的目标区域中行像素值小于阈值TH3的区域,记录最终的包含物体的矩形框的纵坐标Ymax和Ymin;其中阈值TH3由用户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以步骤S31得到的初步的目标区域为对象,逐列计算初步的目标区域的各列像素值,得到区域最大列像素值;计算各列像素值与区域最大列像素值的比值,分别与设定的阈值TH4比较;略去初步的目标区域中列像素值小于阈值TH4的区域,记录最终的包含物体的矩形框的纵坐标Xmax和Xmin;其中阈值TH4由用户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得到在点(Xmin,Ymin)和点(Xmax,Ymax)之间的矩形区域即为最终的目标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体姿势状态判决的跌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判断S3得到的目标区域中是否有物体运动,具体为:
计算目标区域各行的行像素和、各列的列像素和,若最大的行像素和低于阈值TH5或者最大的列像素和低于阈值TH6,则判断目标区域中无物体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体姿势状态判决的跌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所述判断运动的物体是人体还是噪声干扰,具体为:
计算运动物体的轮廓面积,若轮廓面积大于阈值TH7,则判定为人体;若若轮廓面积小于阈值TH7,则判断为噪声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964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