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检测生物胺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6963.1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0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潘秋红;段长青;田园;黎姗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94 | 分类号: | G01N30/9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王加岭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检测 生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色谱分析领域,具体为一种快速检测生物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胺是一类含氮的脂肪族或杂环类低分子化合物,在含有蛋白或游离氨基酸的食品和饮料中发现较多。它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的组织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低浓度的生物胺对血管和肌肉有明显的舒张或收缩作用,能抑制癫痫的发作,对精神活动和大脑皮层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心脏有不同程度的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但是,当人体吸收过量的生物胺时,可能会引起头痛,呼吸紊乱、心悸血压变化等过敏性反应。
生物胺的毒性作用会引起食品的安全问题。其中组胺对人类的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酪胺。美国FDA通过对爆发组胺中毒的大量数据的研究确定组胺的危害作用水平为:500mg/kg(食品)。欧美及我国对部分食品中组胺含量做了限量要求:美国FDA要求进口水产品组胺不得超过50mg/kg;欧盟规定鲭科鱼类中组胺含量不得超过100mg/kg;其它食品中组胺不得超过1000mg/kg;酪胺不得超过100~800mg/kg;我国规定鲐鱼中组胺不得超过1000mg/kg;其他海水鱼不得超过300mg/kg。
基于生物胺在食品中广泛存在以及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对生物胺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胺本身没有荧光和紫外的发色集团,因此都要经过衍生化才能在色谱仪器下检测出来。丹磺酰氯作为液相色谱柱前衍生试剂具有衍生操作简单、衍生物稳定性好、可定量完成磺酰化反应、有较强的荧光和紫外吸收、灵敏度高、反应范围宽、集体干扰不明显等优点,所以成了生物胺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中最多的衍生试剂。
目前,国内外研究对生物胺的检测方法包括酶生物传感器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泳法等。生物胺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虽然能在准确度、精密度等方面已经随着分析仪器的进步达到了一定水平,但仪器分析方法耗时长、操作复杂、造价高。因此研究快速、简便、低廉的分析方法十分必要。本研究提供了在食品质量监测方面生物胺的半定量技术,为判别其安全性提供了快速分析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检测生物胺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快速检测生物胺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检测生物胺的方法,包括步骤:将生物胺标准品和待检测样品用衍生剂衍生化后带上发色基团,于层析材料聚酰胺薄膜上点样,用展开剂展开,在展开剂前沿距薄膜顶端0.5~1cm时停止层析,显色,观察显色结果。
其中,所述生物胺是苯乙胺、腐胺、组胺、酪胺、色胺、尸胺、精胺、亚精胺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生物胺标准品和待检测样品的pH值调节为9.4~10.0。
其中,所述衍生剂为丹磺酰氯。
其中,所述衍生化的条件为生物胺标准品和待检测样品分别和等量衍生剂振荡混匀后于58~65℃下反应25~35min。
其中,所述点样是在层析材料上点样5~12μL。
其中,所述展开剂为体积比配比的二甲苯∶冰醋酸=5~20∶1的混合物,展开步骤是在该展开剂中进行。
优选地,所述展开剂为体积比配比的二甲苯∶冰醋酸=10∶1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显色是层析后的生物胺标准品和待检测样品在250~280nm紫外线照射下,出现黄绿色斑点。
其中,所述显色结果的观察,包括步骤:在紫外线下肉眼观察,如果在比移值0.5~0.7之间同时观察到待测样品与标准品比移值位置相同的黄绿色的斑点,则认为待测样品中含有该种生物胺,然后将层析斑点与标准品比较进行半定量分析;如果在比移值0.5~0.7之间没有观察到待测样品与标准品比移值位置相同的黄绿色斑点,则认为待测样品中不含有该种生物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首次提出使用聚酰胺薄膜作为生物胺的层析测定材料,此材料方便易得,展开迅速,展开后的薄层板可以长期保存以备复查,且可以应用薄层扫描仪进行定量测定;利用适当配比的展开剂,可以完全分离目标物与其他组分,因此本方法可以对生物胺实现快速定性、半定量检测,该方法全过程约为1h即可以得到结果,而仪器分析需时较长。食品、酒中含量较高的生物胺有苯乙胺、腐胺、组胺、酪胺等,通过聚酰胺薄膜层析对其进行半定量检测方便快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显色结果的照片。图中浅色的斑点从左到右依次为生物胺混标、DNS-Cl(丹磺酰氯)衍生的葡萄酒样品、1/2的DNS-Cl(丹磺酰氯)衍生的葡萄酒混合1/2的腐胺(100mg/L)的显色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69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