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蜜蜂蜂脾麻醉装置进行蜜蜂群体麻醉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4982.0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0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卜元卿;焦少俊;沈飞;单正军;陈源;周军英;韩志华;程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吕鹏涛 |
地址: | 21004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蜜蜂 麻醉 装置 进行 群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毒性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蜜蜂蜂脾麻醉试验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进行的蜜蜂蜂脾群体麻醉方法。
背景技术
在蜜蜂种类活跃性昆虫的观察研究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其进行近距离的操作,对蜜蜂进行麻醉等前处理过程后将会大大有利于后期近距离操作过程的开展,目前可采用的麻醉方法主要有乙醚麻醉法和二氧化碳麻醉法。采用乙醚麻醉法对蜜蜂等活跃性昆虫进行麻醉,需操作者具有良好的操作经验,并严格控制乙醚的使用量,且乙醚易对受试昆虫造成一定的伤害,影响后期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过多的使用乙醚,也会对实验室室内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到试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目前采用二氧化碳麻醉已成为昆虫麻醉方法的趋势,但目前已有的一些二氧化碳麻醉装置,由于采用的多为小容量的麻醉装置,麻醉前,需进行蜜蜂的转移,这一过程往往费时费力,试验人员也易受蜜蜂叮咬造成人身伤害,如开展试验需麻醉批量的蜜蜂时,整个麻醉过程将耗时耗力,大大增加试验成本,并减缓试验进程;而且现有的一些麻醉装置结构复杂,使用繁琐,麻醉工作量大。因此,在开展蜜蜂生态毒理规模测试等试验时,提供一种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麻醉效果好的麻醉方法,也成为了在本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蜜蜂麻醉方法中存在的材料毒性大,环境危害高,耗时耗力,麻醉试验成本增加,试验过程易受减缓,试验人员健康易受伤害等问题,提供一种利用蜜蜂蜂脾麻醉装置进行蜜蜂群体麻醉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蜜蜂群体麻醉的蜜蜂蜂脾麻醉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利用蜜蜂蜂脾麻醉装置进行蜜蜂群体麻醉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将从蜂箱中取出的蜂脾放入蜜蜂蜂脾麻醉装置的蜂脾槽中,并置于蜜蜂蜂脾麻醉装置的箱体内;
B、从蜜蜂蜂脾麻醉装置箱体的上方向箱体内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排出该箱体内的空气,将蜜蜂蜂脾麻醉装置的收集槽和装有蜂脾的蜂脾槽完全移入箱体内,通入箱体内的二氧化碳对蜂脾槽进行局部麻痹,并通过蜂脾槽封闭面和蜜蜂收集槽封闭面与箱体之间的间隙流出箱体;
C、待蜂脾上的蜜蜂全部麻醉后,停止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蜜蜂抖入收集槽中,取出麻醉的蜜蜂。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蜜蜂蜂脾麻醉装置,即上述麻醉方法中所采用的蜜蜂蜂脾麻醉装置,其包括二氧化碳供应装置、导管和箱体,所述导管的一端连接二氧化碳供应装置的出气口,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箱体的顶部或侧壁上部;其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蜂脾槽和蜜蜂收集槽,蜜蜂收集槽位于所述蜂脾槽的下方,所述蜂脾槽和蜜蜂收集槽分别与箱体活动连接,在蜂脾槽的外端设有蜂脾槽封闭面,在蜜蜂收集槽的外端设有蜜蜂收集槽封闭面,当蜂脾槽和蜜蜂收集槽完全移入箱体内时,通入箱体内的二氧化碳仅通过蜂脾槽封闭面和蜜蜂收集槽封闭面与箱体之间的间隙流出箱体。
本发明中所讲的蜜蜂主要为人工饲养的蜜蜂,蜜蜂在蜂箱中生长,蜂箱中由多块方形或条块状的立体的蜂脾组成。
箱体的整体或至少一面采用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优选整体上采用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箱体一般采用方形,箱体的宽度匹配一个或多个蜂脾的宽度。当箱体内只设一个蜂脾槽和蜜蜂收集槽时,箱体长度优选40~50厘米,宽度优选20~30厘米,与目前人工饲养蜜蜂的蜂脾宽度匹配,高度优选30~40厘米,与蜂脾槽与收集槽叠加厚度匹配。
箱体内还可设有多个蜂脾槽和蜜蜂收集槽,蜂脾槽为多个时,可纵列、横列或两者混杂的方式排布;蜜蜂收集槽为多个时,可以在每个蜂脾槽之下都设一蜜蜂收集槽,也可在箱体的下部并排设多个蜜蜂收集槽。
在蜜蜂收集槽和蜂脾槽之间需间隔有通气空间。蜂脾槽用于静态放置蜂脾待麻醉,蜜蜂收集槽用以收集麻醉后的蜜蜂,待进一步的生物试验所需。蜜蜂收集槽和蜂脾槽与箱体之间的活动连接可以通过设在箱体内部或内壁上的滑槽实现,蜜蜂收集槽也可以直接在箱体底部上滑动。蜜蜂收集槽和蜂脾槽还可以直接从箱体内取出,以利于放置和取出操作的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49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多点定位制孔装置及制孔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处理线焊缝跟踪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