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螺旋灯管封口工装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3411.5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6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抑满;邹胜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神州东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9/40 | 分类号: | H01J9/4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季萍 |
地址: | 21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灯管 封口 工装 | ||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一种节能灯管的封口工装,特别涉及一种全螺旋灯管封口工装,属于节能灯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节能灯按管型分为U型管型、螺旋管型。而螺旋管型又细分为半螺旋、全螺旋、半全螺旋,由于螺旋灯管的亮度和美观度优于U型管,因此市场趋势为:螺旋管逐步取代U型管成为市场主力,而螺旋管中,全螺旋管和半全螺旋管的市场份额逐步增大。
任何一个节能灯的两端都必需通过封口工艺进行封口,也就是上述玻璃端口与芯柱(一种熔结金属丝的玻璃体)在高温加热的状态下,熔合密封。
目前全螺旋节能灯管的封口作业过程几乎全部是由人工独自完成,所以封口效率极低,封口质量一致性差,合格率较低且不稳定,随着人工成本的升高以及用工状态的不稳定性,全螺旋节能灯管的封口作业过程已成为阻碍其生产及市场发展的最重要的瓶颈。
中国专利CN102169786A公开了一种全螺旋灯封口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多个循环工位,每个工位上设置一套带夹持钳口并保证管口与芯柱配合的工装。但该全螺旋封口机的封口工装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全螺旋灯管的割脚作业几乎全是人工完成,所以管口较不规整,封口时极易缝隙和漏点,因此在封口过程中有一个把芯柱上顶的动作,让灯管与芯柱充分熔合达成密封,但是由于螺旋管成型工艺所限,管口外侧比内测薄,这样管口与芯柱熔合的过程中出现内外不均匀,极易形成开口或缝隙,产生不合格产品。同时由于全螺旋灯管口段是螺旋形的,而芯柱插入管口的一段玻璃柱(叫做暗区)是直的,如果上顶的话,很容易造成管口移位甚至顶到管壁形成开口,导致螺旋管的报废,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全螺旋灯管封口过程中管口容易出现开口或缝隙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大幅提高封口合格率的全螺旋灯管封口工装。
技术方案:一种全螺旋灯管封口工装, 包括夹持组件、载芯杆、立柱和底座,所述立柱固定在底座上,所述载芯杆穿过底座可滑动的与底座连接,所述立柱上设有连接夹持组件的连杆,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钳口、夹持臂、旋转轴、旋转驱动装置和旋转复位弹簧,所述旋转轴通过连接座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可以连接座内旋转运动,所述夹持钳口和夹持臂通过连接板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固定安装于旋转轴端部,所述旋转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夹持臂和连接座连接。全螺旋灯管在封口时,将全螺旋灯管套在旋转轴上,夹持钳口和夹持臂夹住灯管的外圈进行夹紧并定位;载芯杆带着芯柱从下方的底座伸出与灯管管口紧密接触,载芯杆上的火头对管口和芯柱上的玻璃柱进行加热。当加热处变软时,旋转驱动装置带动夹持组件连同全螺旋灯管一起以灯管的中心为中心旋转,使得灯管管口与芯柱之间形成轻微的旋压。封口完成后在旋转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这个夹持组件复位,带动全螺旋管回转,使得封口处堆积的余料被均匀地拉伸,避免封口处余料堆积影响美观和封口质量。
为了适应各种型号的全螺旋管封口需要,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长条形安装槽,根据螺旋管的中心调节夹持半径与螺旋管半径相等。
为了简化结构,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圆弧形驱动板和安装在驱动板端部的轴承,所述驱动板另一端与旋转轴固定连接,通过轴承与封口机上的定向导轨配合控制旋转驱动装置的旋转角度和旋转时间。
为了保证夹持牢固程度和定位的准确度,所述夹持钳口上设有斜槽。
有益效果:本发明作为全螺旋灯管封口机的关键机构,让夹具夹持全螺旋节能灯管以灯管外包圆心为中心对芯柱微旋压,以补偿内外侧管壁厚度差,以及弥合管口切口不规整造成的缝隙。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难点问题,能大幅度提高封口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3为全螺旋灯管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神州东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市神州东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34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传递装置
- 下一篇:基板的检测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