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防侧翻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1720.9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0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马根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伦琴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7/04 | 分类号: | B62D3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防侧翻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底盘装置领域,具体地,是一种防止汽车在高速状态下因方向偏转而发生侧翻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高速公路、高架桥、快速干道的快速建设,汽车的在较多的路况下可以达到很高的行驶速度。然而,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汽车的行驶速度受到多方面的限制,特别是针对一些超小型汽车,如三轮机动车等,即便有十分开阔的路况,以及较好的发动机,如smart,亦不宜开到较高的速度,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一旦方向有所偏移,所产生的离心力亦十分巨大,由于小型汽车的底盘重量有限,很容易发生侧翻,造成严重交通事故。
对于防止汽车侧翻的问题,目前尚无一种可靠的技术方案,对其进行克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防侧翻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型汽车底盘的稳定性,克服其在高速偏转状态下的侧翻问题,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汽车防侧翻系统包括与车架固定连接的、左右对称的柱状左右缸体,所述左右缸体内沿轴线开设三个连通的柱状腔,从下至上依次为:承压腔、传递腔、重液腔,所述承压腔和重液腔的内径大于传递腔的内径;所述左右缸体的重液腔通过导管相互连通,且左右缸体的重液腔连通的空间内封闭有配重液体;所述左右缸体内还各设有传递组件,所述传递组件包括可在所述重液腔内滑动的大活塞、可在所述传递腔内滑动的小活塞,以及连接所述大活塞、小活塞的传递杆;所述承压腔内还设有承压塞,所述承压塞与小活塞之间封闭有承压液;所述承压塞外端固结有与汽车避震器相连的支承杆。
作为优选,所述承压腔与传递腔的内径之比大于20:1,以使承压腔内承压液微小的高度变化值可按20倍以上的值反应于传递腔内承压液的高度变化值;并且,所述小活塞与传递杆可由一根柱塞替代。
作为优选,所述配重液体由大密度液体构成,可采用四氯化碳、溴化盐溶液、聚阴离子钠盐、锂盐水溶液、汞。
作为优选,所述承压液由液压油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汽车产生侧翻倾向的短暂时间内,汽车一侧的压力骤增,另一侧的压力骤减,如,当汽车欲向右侧翻时,右侧车轮与地面的压力骤增,左侧车轮与地面的压力骤减,此时,右侧避震器对所述右缸体的支撑杆产生瞬间推力,促使右缸体内承压塞上推,从而造成承压液在传递腔内的高度迅速增大,从而迅速推动所述小活塞、大活塞,促使右重液腔内的大量配重液体流向左重液腔,从而使汽车左侧的重量瞬间大于右侧的重量,由此有效扼制了汽车的右侧翻倾向;汽车欲向左侧翻时,扼制原理与右侧翻时相同;本系统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型汽车底盘的稳定性,克服其在高速偏转状态下的侧翻问题,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防侧翻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在汽车产生右侧翻倾向时的工作状态图。
图3是图1实施例在汽车产生左侧翻倾向时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汽车防侧翻系统包括与车架固定连接的、左右对称的柱状左右缸体1a、1b,所述左右缸体内沿轴线分别开设三个连通的柱状腔,从下至上依次为:承压腔13a、13b,传递腔12a、12b,重液腔11a、11b,所述承压腔13a、13b和重液腔11a、11b的内径大于传递腔12a、12b的内径;所述左右缸体的重液腔11a、11b通过导管5相互连通,且左右缸体1a、1b的重液腔连通的空间内封闭有配重液体6;所述左右缸体内还各设有传递组件,所述传递组件包括可在所述重液腔11a、11b内滑动的大活塞2a、2b,可在所述传递腔12a、12b内滑动的小活塞3a、3b,以及连接所述大活塞、小活塞的传递杆23a、23b;所述承压腔13a、13b内还设有承压塞4a、4b,所述承压塞4a、4b与小活塞3a、3b之间封闭有承压液;所述承压塞4a、4b外端固结有与汽车避震器相连的支承杆41a、41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伦琴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伦琴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17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合成型有机热载体
- 下一篇:自动出料旋筛的上料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