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温发冷的纤维、制备方法及纺织品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0937.8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7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毛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盈军 |
主分类号: | D01F1/10 | 分类号: | D01F1/10;D01D1/02;D01D1/04;G01N2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地址: | 315012 浙江省宁波市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温 发冷 纤维 制备 方法 纺织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纤维,特别是涉及一种降温发冷的纤维、该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含有该纤维的纺织品。
背景技术
当前,一般的降温纺织品早期制作以热交换器及电力输送热传流体为主,例如美国专利US5062424、US5092129、US5263336、US4738119等,这些技术方案仅应用于特殊的作业环境,不适用于日常穿着应用。
再者,除使用管路外,夹层设计简化管路的复杂布置,通过透气不透水与透水层的多层化,使两层间存在特定结构的连贯性空间,空间中存在可因温度或湿度差异产生的气流,而达到降低体热温度的效果;如专利US4342203、WO2007088431、JP4209809、US2007050878、US200620lI78、JP4209807等,为使气流有良好的流通产生散热效果,多层结构的设计较复杂;进而有人在多层结构的中间层引入可以含有大量水分的水吸收材料,增力。整体的降温程度,如US2003208831、WO0108883、MXPA01013376、US6516624、US6134714等,通过透气层使水蒸气进出中间层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类似的方式如水或具散热性的相变化材料封存在特定的袋或管状空间中,如专利US2006276089、US2006064147、US2005284416、US6134714、US5415222等,使用阻水性不透气材料封存水或相变化材料,避免液态散热材料的流失;但长时间使用下,因外界的磨擦与压力作用,仍会有漏水的问题,相变化材料的使用则存在无法保持长效,需待相变化材料回复固态相才能再有降温的作用;利用高热传性的金属纤维编织,可以制作长时间冷却作用的纺织品,如专利IT1251745,因金属纤维的成本高与柔软性差,使这类降温纺织品的实用化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制造方便、成本低廉、易于产业化实施的降温发冷的纤维、制备方法及纺织品。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提供了一种降温发冷的纤维,所述的纤维包括常规纺织纤维和占总重量0.1~4%重量份的纳米单元,所述纳米单元包括300~8000纳米的微粒子,所述的微粒子包括锗、或锗与铝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常规纺织纤维包括化学纤维,所述的化学纤维包括人造纤维和/或合成纤维。
更优选地,所述的纤维包括占总重量2~4%重量份的300~4000纳米的微粒子。
进一步,在所述的纳米单元中,所述微粒子包括60~600重量单元的锗和50~700重量单元的铝。
优选地,所述的纤维包括占总重量0.1~2%重量份的4000~8000纳米的微粒子。
更优选地,在所述的纳米单元中,所述微粒子包括60~600重量单元的锗和50~700重量单元的铝。
进一步,所述的纳米单元中,所述的微粒子还包括200~3000重量单元的铈。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提供了一种遇风发冷的纤维,其包括了上述的纤维,所述遇风发冷的纤维在空气流动速度大于0.5m/s时温度降低至少0.5℃。优选地,在持续空气流动的环境下,所述遇风发冷的纤维的温度持续地低于周围环境的温度。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提供了一种降温发冷的纺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天然的高分子物质或无机物、或者合成的高分子物质或无机物制成纺丝熔体或溶液;B、在所述纺丝熔体或溶液中添加上述的纳米单元;C、经喷丝机构挤出,形成纤维。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提供了一种降温发冷的纺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纺织纤维化纤母粒的制备步骤,在化纤母粒的制备过程中,添加上述的纳米单元
本发明的第五目的提供了一种降温发冷的纺织品,该纺织品至少包括部分上述的纤维。
本发明的第六目的提供了一种降温发冷纤维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待测样品穿着前的皮肤表面进行摄影;
对待测样品穿着后的即时面料表面进行摄影;
对待测样品穿着持续状态经过时间T后的面料表面进行摄影;
对待测样品脱下后的即时皮肤表面进行摄影;
对待测样品脱下后的面料表面进行摄影。
优选地,所述检测方法在恒温恒湿环境下的人体上进行检测,并且在人体上相互对称的两侧上同时进行检测后,再相互对调后进行二次检测。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盈军,未经毛盈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09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