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BS树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0399.2 | 申请日: | 201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1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于志省;徐晓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F279/02 | 分类号: | C08F279/02;C08F287/00;C08F2/3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沈原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bs 树脂 活性 自由基 聚合 方法 | ||
1.一种ABS树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非交联共轭二烯烃橡胶、溶剂、单乙烯基芳烃单体、乙烯基不饱和腈单体和/或其它共聚单体加至反应器中,连续搅拌使之溶解,得到溶胶液混合物;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溶胶液混合物中,非交联共轭二烯烃橡胶重量占全部溶胶液混合物重量的1~35%,单乙烯基芳烃单体重量占全部溶胶液混合物重量的40~99%,乙烯基不饱和腈单体重量占全部溶胶液混合物重量的0~50%,其它共聚单体重量占全部溶胶液混合物重量的0~25%,溶剂重量占全部单体和橡胶重量的0~60%;
b)在自由基引发剂引发和氮氧化物调聚剂调聚的情况下,上述溶胶液混合物在反应器中发生活性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得到接枝链可控聚合物;其中,初始引发反应温度50~130℃,搅拌速率10~800rpm,体系压力0.15~2.5MPa,反应时间1~16小时;所述自由基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重量的0.001~1.0%,氮氧化物调聚剂与自由基引发剂的摩尔比为1:(0.05~5);
所述氮氧化物调聚剂选自N,N-二叔丁基-1-氧基自由基、N-叔丁基-N-(2-甲基-1-苯基丙基)-1-氧基自由基、N-叔丁基-N-(2,2-二甲基-1-苯基丙基)-1-氧基自由基、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自由基、2,2,6,6-四甲基哌啶-4-羟基-1-氧基自由基或2,2,6,6-四甲基哌啶-4-羰基-1-氧基自由基中的至少一种;
c)上述接枝链可控聚合物继续进行活性自由基深度聚合反应,得到聚合物熔体;聚合物熔体经脱挥、造粒后得到所述ABS树脂;其中,深度聚合反应温度80~180℃,反应时间1~16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ABS树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合成ABS树脂的接枝链中的单体序列结构为无规型分布、嵌段型分布或渐变型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ABS树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交联共轭二烯烃橡胶选自未交联的聚丁二烯橡胶、聚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苯乙烯无规共聚物橡胶、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橡胶、苯乙烯-异戊二烯无规共聚物橡胶、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橡胶、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橡胶、丁二烯-苯乙烯-异戊二烯无规共聚物橡胶或丁二烯-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ABS树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乙烯基芳烃单体选自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α-乙基苯乙烯、α-乙基对甲基苯乙烯、邻-氯苯乙烯、间-氯苯乙烯、对-氯苯乙烯、邻-溴苯乙烯、2,4-二溴苯乙烯、2-甲基-4-氯苯乙烯、2,6-二氯-4-甲基苯乙烯或乙烯基萘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ABS树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乙烯基芳烃单体选自苯乙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ABS树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不饱和腈单体选自丙烯腈、甲基丙烯腈或乙基丙烯腈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ABS树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不饱和腈单体选自丙烯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ABS树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共聚单体选自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乙烯基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马来酸二甲酯、马来酸二乙酯、马来酸二丁酯、马来酸酐、富马酸二甲酯、富马酸二乙酯、富马酸二丁酯、富马酸酐、马来酰亚胺、N-甲基马来酰亚胺、N-异丙基马来酰亚胺、N-叔丁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或N-萘基马来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039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