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稻有序抛摆植的育秧秧盘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9754.4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0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程;陈厚存;郭保卫;林昌明;吴中华;李桂云;张军;霍中洋;许轲;戴其根;魏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1/00 | 分类号: | A01C11/00;A01G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卢亚丽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稻 有序 抛摆植 育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水稻有序抛摆植的育秧秧盘。
背景技术
目前的水稻抛秧、摆栽育秧秧盘主要是434单孔的,每穴3-5个秧苗。例如在先的中国专利申请92215358.2公开了一种抛秧盘,在抛秧盘的平面上设有多个凹坑,在凹坑的底部设有小孔。这种单孔秧苗,抛栽时穴(丛,下同)数太多,一般1.8-2.5万穴,浪费劳动力,且穴间空隙小,通风透光差,产量不高不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水稻有序抛摆植的育秧秧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稻有序抛摆植的育秧秧盘,包括秧盘平面上设有的多个育秧穴,每个育秧穴底部设有小孔,所述的育秧穴每2个为一组构成一个育秧托,育秧托成排排列,并且育秧托内的育秧穴在相邻处穴壁下凹,使每个育秧托内的2个育秧穴局部连通形成二连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在相同的旱育化控育秧条件下,育成2个孔钵连成整体的集团秧苗大秧丛,使大田抛摆穴数减少了1/3-1/2,提高抛摆栽速度,节约劳动时间,减少成本,不仅田间穴数少,而且可实现秧苗有序分布,通风透光好,利于水稻高产和超高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2连孔秧盘的整体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物照片。
图3是单个秧苗托a-a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 所示的一种用于水稻有序抛摆植的育秧秧盘由若干秧苗托1排列组成,如图2、图3,每个秧苗托1是由二个育秧穴2排列构成,每个育秧托1内的二个育秧穴2相邻处穴壁向下凹陷穴深的1/3到1/2,使这二个育秧穴2形成局部连通的二连穴,如此育出的秧苗,二穴的根系串通成为一个整体,利于抛栽或摆栽。每个育秧穴2的底部设有小孔3,用于调节水分。穴深为1.6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97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