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阻尼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8561.7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7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濑户康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主分类号: | F16F9/02 | 分类号: | F16F9/02;F16F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李家浩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阻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阻尼器装置的改进,该空气阻尼器装置包括将杆内端作为活塞部的杆体、和能使杆体往复移动地容纳该杆体的气缸体,通过至少将杆体和气缸体的任一方的一侧连接在制动对象物上,对该制动对象物的移动或相对的移动施加制动力。
背景技术
具有由气缸、具备活塞部的杆及嵌合在气缸的开口上的盖构成的空气阻尼器(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空气阻尼器中,通过上述杆,使利用上述活塞部压缩气缸内的空气室的空气而产生的阻力作用在制动对象物上。并且,在该空气阻尼器中,通过在气缸的开口嵌合具备使上述杆通过的贯通口的盖,组合该气缸和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032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的问题点在于能够以最少的零部件数适当地构成这种空气阻尼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空气阻尼器装置,以下述方式构成:包括将杆内端作为活塞部的杆体、和能往复移动地容纳该杆体的气缸体,并且在杆体前进时对连接形成在活塞部和气缸体的内部之间的空间和外部的通气部进行挤压而对杆体的前进施加所需的阻力,或者,在杆体后退时对连接形成在活塞部和气缸体的内部之间的空间和外部的通气部进行挤压而对杆体的后退施加所需的阻力,该空气阻尼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杆体上形成在上述杆体的最大后退位置相互碰撞的抵接部及被抵接部的任一方,在气缸体上形成上述抵接部及被抵接部的另一方,从而阻止杆体从气缸体脱落。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杆体和气缸体这两个部件适当地构成空气阻尼器装置。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将上述抵接部及被抵接部的一方作为形成在杆体及气缸体的一方上的沿着杆体的移动方向的槽部的一侧槽端,将抵接部及被抵接部的另一方作为形成在杆体及气缸体的另一方上并被该槽部引导的被引导部。
如果将被引导部构成为位于气缸体的开口侧,被弯曲地容纳在形成于杆体上的槽部中的爪状体,则杆体的前后移动通过利用槽部来引导爪状体而顺畅地进行。在将杆体的活塞部留在气缸体内的杆体的最大后退位置,爪状体与槽部的一侧槽端碰撞而防止杆体从气缸体脱落。
如果将被引导部构成为位于气缸体的开口侧,通过弹性变形容许杆体向气缸体内的导入,并且在规定的导入位置弹性复位而进入形成在杆体上的槽部中的弹性卡定体,则杆体的前后移动通过利用槽部引导弹性卡定片而顺畅地进行。在将杆体的活塞部留在气缸体内的杆体的最大后退位置,弹性卡定体与槽部的一侧槽端碰撞而防止杆体从气缸体脱落。
如果将被引导部构成为位于杆体的外端侧,通过弹性变形容许杆体向气缸体内的导入,并且在规定的导入位置弹性复位而进入形成在气缸体上的槽部中的弹性卡定体,则杆体的前后移动通过利用槽部引导弹性卡定片而顺畅地进行。在将杆体的活塞部留在气缸体内的杆体的最大后退位置,弹性卡定体与槽部的一侧槽端碰撞而防止杆体从气缸体脱落。
如果将被引导部构成为贯通在气缸体的开口侧分别设在该气缸体的直径方向两侧的贯通孔、和在杆体的直径方向贯通杆体的槽部且将栓两端压接在上述贯通孔中的栓体,则杆体的前后移动通过利用槽部引导栓体的中间部而顺畅地进行。在将杆体的活塞部留在气缸体内的杆体的最大后退位置,杆体的中间部与槽部的一侧槽端碰撞而防止杆体从气缸体脱落。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最少的零部件数适当地构成空气阻尼器装置,因此,其组合也容易,能够便宜地供给这种空气阻尼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例的空气阻尼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第一例的空气阻尼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第二例的空气阻尼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第二例的空气阻尼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三例的空气阻尼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第三例的空气阻尼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第四例的空气阻尼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第四例的空气阻尼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阻尼器装置的通气部的主要部分截面结构图,a图表示从气缸体拉出杆体时的状况,b图表示将杆体推入气缸体时的状况。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阻尼器装置的通气部的另一结构例的主要部分截面结构图,a图表示将杆体推入气缸体时的状况,b图表示将杆体从气缸体拉出时的状况。
图中:
1—杆体,10—杆内端,12—活塞部,2—气缸体,20—内部,3—空间,4—通气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利富高,未经株式会社利富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85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