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无刷交流发电机及其励磁线圈绕线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7454.2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1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林秀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22 | 分类号: | H02K1/22;H02K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马淑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用无刷 交流 发电机 及其 线圈 线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设在汽车、公交车、卡车等行驶车辆上的车用无刷交流发电机及其励磁线圈绕线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用无刷交流发电机具有励磁线圈的绕线管装置,绕线管装置是由树脂制的,并形成为绕线管不容易变形的、均匀的壁厚。
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如下结构:采用可确保板的支承强度并缩小绕线管内径的磁轭部与板之间的接合结构,为了能得到可确保耐振性且可通过削减励磁线圈的材料来降低成本的无刷交流发电机用励磁线圈的绕线管装置,在壁厚环状的第二磁轭部的内周面一端侧形成环状的台阶部,板的圆筒部的轴向另一端部与台阶部嵌合成在径向上重叠的状态,板的圆筒部在与台阶部径向重叠的区域内通过焊接而与第二磁轭部一体化。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为了提供通过构成最优化的磁回路而使输出电流提高的无刷交流发电机,该无刷交流发电机包括:台阶部,该台阶部设置在磁轭部的轴向端部内周的侧面上;板,该板具有固接于上述台阶部且由磁性体构成的圆筒部;绕线管,该绕线管被配置成围绕板的圆筒部径向外侧,以卷绕励磁线圈;以及定子,该定子以保持空隙的方式设置在转子的外侧,且供由励磁线圈产生的磁通传播,将固接在设于磁轭部内周面的台阶部上的板的圆筒部的径向厚度尺寸形成为大于1毫米且为2毫米以下。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804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7-37233号公报
然而,在现有的车用无刷交流发电机中,树脂制的绕线管装置的壁厚对输出特性有着很大的影响,但若减薄上述绕线管的壁厚,则可能会使与和绕线管结合的磁轭部的爬电距离(日文:沿面距離)缩小,而使电位低的磁轭部与电位高的励磁线圈之间的励磁线圈的耐电蚀性变差。
此外,在励磁线圈装置的制造工序中,绕线管薄壁部在成型绕线管时或卷绕励磁线圈时可能发生变形,而导致生产率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车用无刷交流发电机及其励磁线圈的绕线管装置,该车用无刷交流发电机在供励磁线圈设置的绕线管装置中能在不使耐电蚀性变差的情况下,降低磁阻、并能以高效率实现高输出。
本发明的车用无刷交流发电机包括:转子,该转子设于轴;磁轭部,该磁轭部具有壁厚环状部和圆筒部,其中,上述壁厚环状部被固定在将轴支承成能自由旋转的支架的内壁上,上述圆筒部形成在上述壁厚环状部的轴向端部的内周侧,上述磁轭部与转子在径向上隔着空隙相对;绕线管,该绕线管配置成围绕磁轭部的圆筒部外周面,以卷绕励磁线圈;板,该板从圆筒部的一端朝径向外侧延伸设置,并用于将绕线管与磁轭部接合;以及定子,该定子以保持空隙的方式设置在转子的外侧,且供由励磁线圈产生的磁通传播,绕线管在与磁轭部接合的外周端形成有使爬电距离扩大的厚壁部。
根据本发明,在车用无刷交流发电机中,不仅能使构成励磁线圈的磁轭部与励磁线圈间的爬电距离扩大,而能防止耐电蚀性的恶化,并且能提高绕线管抗变形的强度,而能提高操作性及励磁线圈卷绕时的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车用无刷发电机的结构的轴向剖视图。
图2是图1的车用无刷发电机的轴向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励磁线圈绕线管装置的轴向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3中的励磁线圈绕线管装置的磁轭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3中的励磁线圈绕线管装置的绕线管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车用无刷发电机
2转子
3磁极铁心
4第一磁极铁心
5第一轴套部
6磁轭部
7第一爪状磁极部
8第二磁极铁心
9第二轴套部
10第二磁轭部
100壁厚环状部
101圆筒部
102孔
11第二爪状磁极部
12环
13励磁线圈
14定子
15定子铁心
16定子绕组
17轴
18第一轴承
19第二轴承
20第一支架
21第二支架
22整流器
23贯穿螺栓
24带轮
30绕线管装置
31板
32绕线管
320筒部
321第一延伸设置部
322第二延伸设置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74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步法高速POY+FDY复合丝的纺丝设备
- 下一篇:一种捕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