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锌锡硒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7021.7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4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刘科高;李静;孙昌;纪念静;石磊;许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19/00 | 分类号: | C01B19/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锌锡硒 纳米 粉末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热化学合成纳米材料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水热法合成铜锌锡硒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纳米材料为凝聚态物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由于纳米材料尺寸小,量子尺寸效应十分显著,这使得纳米材料体系的光、热、电、磁等物理性质与常规材料不同,出现许多新奇特性;另外纳米材料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表面效应。随着尺寸减小,比表面大大增加,导致纳米体系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平衡体系出现很大差别。纳米合成为发展新型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纳米半导体材料为制备性能优越的半导体器件提供了基础。铜锌锡硒(Cu2ZnSnSe4)作为I-II-IV-VI族半导体化合物,具有合适的带隙宽度和高的光吸收系数,且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有很多,如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溅射法等气相法和沉淀法、喷雾法、溶胶-凝胶法、辐射化学法等液相法。这些方法有的工艺复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长,有的方法反应过程中毒性大、环境污染严重,有的方法所得纳米材料易团聚、分散性差,不易控制纳米材料的形貌和尺寸均匀性,且由于铜锌锡硒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较多,有的方法中所采用的具体工艺制备的纳米铜锌锡硒相组成不纯。形状不同影响着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而且说明晶体生长的取向不同,因而性能会有较大差别;当纯度差时,由于出现的杂相是另一种物质,因而其性能会与单相物质不同,在光学特性、导电性能等方面有较大差异,这些物理性能对半导体材料是十分重要的。
与本专利接近的现有技术有:
[1]Thomas Rath,Wernfried Haas,Andreas Pein,et a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pper zinc tin chalcogenide nanoparticles:Influence of reactant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olar Energy Materials &Solar Cells 101(2012)87-94.
主要报道了用金属盐和S、Se合成CZTS、CZTSe纳米颗粒,并研究了不同反应物对其化学组成的影响。
[2]Wenlong Liu,Mengqiang Wu,Lidan Yan,et al,Noninjection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u2ZnSnSe4nanocrystals in triethanolamine reaction media,Materials Letters 65(2011)2554-2557.
主要描述了以三乙醇胺为溶剂合成了单相的接近化学计量比的Cu2ZnSnSe4纳米晶体。
[3]Hao Wei,Wei Guo,Yijing Sun,et al,Hot-injection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quaternary Cu2ZnSnSe4 nanocrystals,Materials Letters 64(2010)1424-1426.
文章主要报道了用热注射法合成Cu2ZnSnSe4纳米晶体,并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虽然本发明与以上技术制备都是制备的纳米级Cu2ZnSnSe4,但是在原料和工艺流程上都有很大的区别,产品在结构、形貌、尺寸上同样有很大的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发明了一种铜锌锡硒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水热法合成工艺制备铜锌锡硒纳米片,以CuCl2·2H2O、ZnCl2·2H2O、SnCl2·2H2O和SeO2为原料,严格控制原料的化学计量比和浓度,以联氨为还原剂,在较低温度下加热,使原料进行共还原并发生合成反应,并经清洗、过滤和烘干即可得到目标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70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煤焦油生产活性炭的方法
- 下一篇:十字头型柴油机用系统润滑油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