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控制设备,显示控制方法,程序和及记录介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5389.X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0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石井利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04 | 分类号: | H04N13/04;G09G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控制 设备 方法 程序 记录 介质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根据35U.S.C.§119要求2011年5月1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1-111310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在此结合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控制设备,显示控制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具体地说,涉及能够提供菜单项目的立体显示方法,而不限制项目数目的显示控制设备,显示控制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配有较大显示器的便携式终端,比如智能电话机或者平板终端已上市。此外最近,一些便携式终端已配备作为显示设备,能够向裸眼提供立体视图的3D显示器。
在采用3D显示器之前,现有技术中存在显示3D菜单项目,比如在多面体或者棱柱体(rectangular column)的每个表面上显示可选择的菜单项目的2D显示器(例如,参见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79281,和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9-160739)。
发明内容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在多面体或者棱柱体的每个表面上显示菜单项目的方法存在显示大量菜单项目的困难性,因为可显示项目的数目受多面体或者棱柱体的表面的数目限制。此外,为了显示大量的菜单项目,必须增大表面的数目,但是用于一个项目的显示面积随着表面数目的增大而减小,以致可显示信息的数量减小,需要精细的定位,或者可操作性降低。
理想的是提供一种在不限制项目的数目的情况下,立体显示菜单项目的方法。
本发明大致包括一种设备,方法和用使处理器执行所述方法的程序编码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包括检测器和显示控制器。检测器被配置成检测显示单元的显示面的倾角。显示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显示单元显示沿着垂直于显示面的深度方向布置的多个菜单项目,和根据检测器检测的倾角,沿着与显示面平行的方向移动多个菜单项目。
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在不限制项目的数目的情况下,立体显示菜单项目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终端的外部结构的例子的示图。
图2是图解说明3D显示单元的结构的示图。
图3是图解说明3D显示单元的结构的示图。
图4是表示信息处理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5A和5B是图解说明检测信息处理终端的倾斜的示图。
图6A-6C是表示与信息处理终端的倾斜相应的菜单屏幕的例子的示图。
图7A和7B是表示与信息处理终端的倾斜相应的菜单屏幕的例子的示图。
图8A和8B是图解说明与信息处理终端的倾斜相应的菜单屏幕的示图。
图9是图解说明菜单屏幕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10A和10B是图解说明“发送”操作和“返回”操作的另一种方法的示图。
图11是表示应用本公开的计算机的实施例的结构的例子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像处理终端的外部结构的例子]
图1是表示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终端的外部结构的例子的示图。
图1中所示的信息处理终端1是诸如PDA(个人数字助手)或PND(便携式导航设备)之类的便携式终端,所述便携式终端具有一定大小的壳体,以致用户能够用单手持有所述便携式终端。
诸如LCD(液晶显示器)之类的3D显示单元11被置于信息处理终端1的壳体的前面。3D显示单元11装备有触摸面板(未示出),从而用户能够利用他们的手指,直接操作显示在3D显示单元11上的信息。
多个操作按钮12被布置在信息处理终端1的3D显示单元11周围。例如,操作按钮12包括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对应的箭头键12A-12D,输入键12E,返回键12F和起始键12G。
在图1中,下面假定信息处理终端1的长边沿着横向方向布置,短边沿着纵向方向布置。
[3D显示单元11的结构的例子]
下面参考图2和3,说明3D显示单元11的结构。
3D显示单元11是能够利用裸眼实现立体视图的显示器。就在不佩戴特殊眼镜的情况下能够对裸眼实现立体视图的立体显示方式来说,存在视差栅格方式或者柱镜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信息处理终端1的3D显示单元11能够实现视差栅格方式的立体视图,不过,其它立体显示方式也可用作3D显示单元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53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