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溅射多口试剂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5085.3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1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陈继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制药制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廖曾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溅射 口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剂瓶,具体的是涉及生化分析用的防溅射多口试剂瓶。
背景技术
试剂瓶在生化分析试验过程中,是盛放溶液、混合溶液等操作步骤中的必备品。
现有的是试剂瓶结构主要由瓶身和瓶盖组成,并且只设有一个开口。取样和容纳液体试剂时,液体试剂从唯一的开口处进入,盖上瓶盖即可。
随着生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试验步骤通常非常繁琐和复杂。经常需要向一个试剂瓶中添加多种试剂样品。例如,当通过多个进液管向试剂瓶中注入多种试剂时,一个瓶盖上就会形成多个穿刺孔,多个进液管在一个瓶盖上的进出,容易导致不同进液管的缠绕,以至于影响试验者对不同进液管方向的判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防溅射多口试剂瓶,该防溅射多口试剂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非常适合在实验室中使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溅射多口试剂瓶,包括瓶身,瓶身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数量为2个以上;开口设置有与开口相匹配的瓶盖,所述开口设有外螺纹,所述瓶盖设有内螺纹;所述开口还连接有沿瓶壁向着瓶底方向延伸的导流管,且导流管位于瓶身内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开口的数量可以根据试验需要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还包括与开口相匹配的瓶盖,所述开口设有外螺纹,所述瓶盖设有内螺纹。
为了防止液滴在瓶内产生溅射,因此,所述开口还连接有沿瓶壁向着瓶底方向延伸的导流管,且导流管位于瓶身内部。这样,试剂从开口位置注入,沿着导流管顺着瓶壁直接注入瓶底,这样即不会发生溅射。防止反应效果过猛的几种试剂反应过大而产生危险。以此增加安全性能。
通过开口外螺纹和瓶盖内螺纹的配合连接,可以提高瓶口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瓶盖的中心位置设有薄膜穿刺区。薄膜穿刺区的设置可以方便注射针或进液管等的使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口的数量为3个。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口的数量为5个。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瓶身由玻璃制成,并且所述瓶身上设有刻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瓶身上设有条形凹槽。条形凹槽可以用于粘贴标签。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设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便于推广应用。
(2)本发明的试剂瓶设置有多个开口。当通过多个进液管向试剂瓶中注入多种试剂时,可以将每根进液管与试剂瓶的每个开口一一对应,即一根进液管只从一个瓶盖上进出;并且多根进液管摆放时,可以更加有秩序,不至于扰乱试验操作者对不同进液管方向的判断。
(3)本发明在瓶盖上设置了薄膜穿刺区,方便试剂针和进液管的插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是实施例2的瓶盖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的对应名称为:1-瓶身,2-开口,3-瓶盖,4-薄膜穿刺区,5-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 防溅射多口试剂瓶,包括瓶身玻璃材料制成的瓶身1,所述瓶身设有开口2,所述开口2的数量为3个。3个开口的分布具体是:在瓶身的轴线上设有1个开口,另外两个开口以瓶身轴线为对称,分布在两侧。
所述开口2还配置有大小相匹配的瓶盖3,开口2设有外螺纹,瓶盖3设有内螺纹,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匹配关系,使瓶盖旋紧在开口上。
本实施例的试剂瓶容量可以根据试验需要设置成250毫升,500毫升或1000毫升。在所述瓶身上设置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用于粘贴标签。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与是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瓶盖的中心位置设有薄膜穿刺区4,并且所述瓶身上设有刻度。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为了防止液滴在瓶内产生溅射,因此,所述开口2还连接有沿瓶壁向着瓶底方向延伸的导流管5,且导流管5位于瓶身1内部。这样,试剂从开口2位置注入,沿着导流管5顺着瓶壁直接注入瓶底,这样即不会发生溅射。防止反应效果过猛的几种试剂反应过大而产生危险。以此增加安全性能。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制药制剂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制药制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50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近零遮光的反射式望远镜
- 下一篇:一种大视场离轴三反系统与装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