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导电聚合物一维纳米阵列的生物传感器用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3227.2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0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光青;吕珺;吴玉程;郑治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导电 聚合物 纳米 阵列 生物 传感 器用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基于导电聚合物一维纳米阵列的生物传感器用酶电极,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由包埋生物酶的导电聚合物一维纳米阵列(1)、导电层(2)、导电胶(3)和支撑电极(4)构成。
所述生物酶选自葡萄糖氧化酶、硝酸还原酶、磷酸化酶、亚硫酸氧化酶、胆固醇氧化酶或辣根过氧化酶;
所述导电聚合物选自聚吡咯、聚苯胺或聚噻吩。
所述导电层选自金、银或铂;
所述导电胶选自导电银浆或导电金浆;
所述支撑电极选自金电极、铂电极、玻碳电极或碳纸电极。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导电聚合物一维纳米阵列的生物传感器用酶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多孔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和包埋生物酶的导电聚合物一维纳米阵列的制备各单元过程,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埋生物酶的导电聚合物一维纳米阵列的制备是在多孔氧化铝模板的背面沉积导电层(2),然后通过导电胶(3)将导电层(2)和支撑电极(4)粘接固定后作为工作电极,Ag/AgCl电极作为参比电极,Pt/Ti电极作为对电极,电解液为导电聚合物单体、生物酶和支撑电解质的混合溶液,电解液中导电聚合物单体的浓度为0.01-0.5mol/L,生物酶的浓度为1-1000U/mL,支撑电解质的浓度为0.05-0.5mol/L,采用恒电流法在多孔氧化铝模板内生长包埋生物酶的导电聚合物一维纳米阵列,电流密度为0.05-0.5mA/cm2,聚合反应时间为100-1000s,随后置于0.3-0.8mmol/L的NaOH溶液或磷酸溶液中浸泡10-20min去除多孔氧化铝模板,得到基于导电聚合物一维纳米阵列的生物传感器用酶电极;
所述导电聚合物单体选自吡咯单体、苯胺单体或噻吩单体;
所述生物酶选自葡萄糖氧化酶、硝酸还原酶、磷酸化酶、亚硫酸氧化酶、胆固醇氧化酶或辣根过氧化酶;
所述支撑电解质选自可溶性的氯化物、磷酸盐、硫酸盐或硝酸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酶为硝酸还原酶、磷酸化酶、胆固醇氧化酶或辣根过氧化酶时电解液中还需加入介体;所述介体选自紫罗碱、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天青A、亚铁氰化钾或番红;电解液中介体的浓度为0.1-10m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322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垫圈组件和带螺纹的拱形紧固件
- 下一篇:一种眼睑撑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