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血栓收集器的临时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7216.3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5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田昆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涛;田昆玲 |
主分类号: | A61F2/01 | 分类号: | A61F2/01;A61B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振安创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5 | 代理人: | 祁纯阳,詹国永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血栓 收集 临时 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入医疗器械,尤为是一种适用于从颈静脉植入或逆血流放置的血栓回收的临时滤器。
背景技术:
肺动脉栓塞起病急,易反复发生,病死率高。反复发生的小面积肺栓塞(累及肺血管床的30%以下),可引起或加重慢性肺动脉高压等呼吸系统疾病;大面积的肺栓塞(超过肺血管床的50%以上),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导致死亡,其病死率为30%。本病绝大部分继发于周围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性滤器的使用,主要针对在有限时间内的高危病人,尤其是近期手术不能进行抗凝治疗或抗凝治疗后出现并发症者,以及抗凝治疗后仍出现肺动脉栓塞者,其功能是阻止下腔静脉血栓脱落进入肺动脉,可预防和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现有的临时血栓过滤器,在回收取出时均存在新的血栓脱落问题和风险,这是由于滤器在回收过程中将被压缩到鞘管中,从完全扩张状态到被压缩状态,形变变化较大,对拦截的血栓会起切割破碎作用,并随血流方向进入肺动脉,造成肺栓塞或进入人体其它血管造成栓塞。因此滤器在取出前必须先将已拦截的血栓全部溶栓后才可进行回收,而现有的技术无法做到将已拦截的血栓全部溶解,往往是将带有部分血栓的滤器强行取出,极易使附着在滤器的血栓或收缩滤器过程中产生的破碎血栓脱落,造成新的血管栓塞,增加了手术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公开一种从颈静脉植入或逆血流放置且易于回收的临时滤器。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有一可置于人体中的过滤血栓的滤器,有一可与滤器连接的回收线,回收线上设有可沿回收线位移的血栓收集器,血栓收集器的套管部分套设一可沿套管位移的回收鞘管。
所述的滤器有一滤网,滤网的后端与滤网延长杆连接,滤网延长杆的后端为空心状且设有一固定器。
所述的回收线的结构是有一拉杆,拉杆的前端有一连接头。
所述的血栓收集器的结构是一空心管体的前端固接一开口向前的喇叭状的金属网,空心管体的另一端设有止血阀,空心管体上还设有液体出口。
所述的回收鞘管为一空心鞘管,空心鞘管的后端有一带有止血阀的握柄。
所述的滤器的滤网由金属管经激光刻蚀而成网状,或采用6~16根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焊接成网篮状或网状。
所述的固定器的结构是有一活动夹子,活动夹子有一可夹持滤网延长杆的空间,活动夹子上设有锁扣,活动夹子上设有可刺入上述空间的安全针。
所述的连接头的表面有多个凸起或倒刺。
由于临时滤器在患者体内置放若干天后需要取出,而现有技术的滤器在取出的过程中仍会有碎小的血栓脱落重新进入血液循环,造成其它危险,但本发明使滤器在回收时对滤器产生的血栓块再次进行拦截和回收,最大限度地回收血栓的同时减小血栓块再度进入血液循环,减小了产生新危险的可能。本发明在操作时非常简便,不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解决了现有可回收型滤器或临时滤器在取出时易造成血栓脱落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器3夹持滤网延长杆2的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血栓收集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回收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回收鞘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左视未锁定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回收线与血栓收集器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11为回收线与血栓收集器装配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12为血栓收集器与回收鞘管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装配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14为送入回收鞘管的示意图。
图15为血栓收集器展开的示意图。
图16为回收滤器的示意图。
图17为血栓收集器收集血栓的示意图。
图18为回收血栓收集器的示意图。
图19为血栓收集器全部收入回收鞘管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涛;田昆玲,未经王涛;田昆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72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