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影像处理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5941.7 | 申请日: | 201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0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诸星利弘;入江丰;松原伸三;井上勇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4N13/04 | 分类号: | H04N13/04;H04N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影像 处理 装置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11年8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189660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影像处理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观众不使用特殊眼镜,裸眼就可以观看立体影像的立体影像显示装置(所谓的裸眼3D电视)正在普及。该立体影像显示装置显示视点不同的多个图像(视差图像)。并且,这些图像的光线例如由视差屏障(parallax barrier)、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等控制输出方向,并被导向观众的双眼。只要观众的位置适当,观众左右眼会看到不同的视差图像,因此,能够立体地识别影像。这样,将观众可看到立体影像的区域称为视域。
该视域是受限制的区域,当观众在视域以外时,无法看到立体影像。因此,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具有使用立体影像显示装置中设置的摄像机来检测观众的位置并以观众在视域内的方式控制视域的功能(脸部追踪功能)。
然而,由于摄像机的更换等,存在摄像机的安装位置偏移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随着摄像机的位置偏移量,观众的位置会被误识。因此,观众没有进入基于观众的位置而生成的视域,其结果,观众可能无法观看到良好的立体影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校正摄像机的位置偏移,观众可观看到良好的立体影像的影像处理装置以及影像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影像处理装置具备:观众检测部,使用由摄像机拍摄的影像进行脸部识别,取得观众的位置信息;校正量算出部,算出用于补偿伴随所述摄像机的安装位置的偏移而产生的所述位置信息的误差的校正量;位置信息校正部,使用由所述校正量算出部算出的所述校正量,校正所述位置信息;视域信息算出部,使用由所述位置信息校正部校正的位置信息,算出用于设定将所述观众纳入其中的视域的控制参数;视域控制部,根据所述控制参数控制视域;显示部,显示在所述视域内的观众可作为立体影像观看的多个视差图像;以及开口控制部,将显示在所述显示部的多个视差图像向指定方向输出。
根据上述构成的影像处理装置,容易校正摄像机的位置偏移,观众可观看良好的立体影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影像处理装置100的外观图。
图2为表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影像处理装置100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3为从俯视观察液晶面板1以及柱状透镜2的一部分的图。
图4为表示影像处理装置的视听区域P的多个视域21的一例子的俯视图。
图5为变形例涉及的影像处理装置100’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6A为表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机校准方法的流程图。
图6B为接图6A的、表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重校准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示出了3D视听位置检查画面的一例子。
图8(1)~(9)分别表示3D视听位置检查画面的第1~第9视差图像。
图9的(a)及(b)为俯视观察3D视听位置检查画面的第1~第9视差图像的光线与观众20的图。
图10为示出了显示有滑动条的3D视听位置检查画面的一例子。
图11的(1)及(2)为俯视观察3D视听位置检查画面的第1~第9视差图像的光线与观众20的图。
图12为表示用于算出校正量的各参数的关系的图。
图13为表示变形例涉及的摄像机校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具体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影像显示装置100的外观图,图2为表示其概略结构的框图。影像显示装置100具备液晶面板1、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双凸透镜)2、摄像机3、受光部4、控制器10。
液晶面板(显示部)1显示位于视域内的观众可作为立体影像而观看的多个视差图像。该液晶面板1例如为55英寸尺寸的面板,在水平方向配置有11520(=1280×9)个像素,垂直方向配置有720个像素。并且,在各像素内,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有3个子像素、即R子像素、G子像素以及B子像素。光从设于背面的背光装置(未图示)照射到液晶面板1。各像素使对应于控制器10供给的视差图像信号(后述)的亮度的光透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59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速插式接地端、接地线
- 下一篇:汽油脱硫醇活化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