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焊缝高温强度及其缺口敏感性测试试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5425.4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6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何学军 |
地址: | 11000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缝 高温 强度 及其 缺口 敏感性 测试 试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缝高温强度及其缺口敏感性测试试样,属于材料科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许多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相继投入运行,电站高温高压蒸汽管道广泛采用高合金钢,如P91、P92等等,这些高合金钢蒸汽管道焊缝的强度、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一直是国内外设计、制造、运行、检修、监督检验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随着高温长期运行,焊缝金属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随着高温长时间运行,其高温强度的下降及焊缝金属对缺口的敏感性问题。研究和掌握焊缝金属在高温长时作用下性能变化规律,对保证高温金属部件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为获得焊缝金属高温长时运行后性能变化规律,需要对焊缝金属进行高温长时拉伸性能试验。目前现有的标准检验方法,试样主要有圆形试样、板型试样及整管拉伸试样,测试段截面积通常恒定不变。如图1所示,图1 为常规板状持久拉伸试样实物结构示意图。
对于焊缝来讲测试段应包括焊缝、热影响区及母材,由于焊缝金属强度远高于母材及热影响区,尤其是P91钢焊缝,常规拉伸试样一般均断在焊缝热影响区,测得的焊接接头强度实际上是焊缝热影响区强度,而焊缝金属真实性能很难测得。电站高温高压蒸汽管道焊缝性能影响其安全运行,为研究焊缝金属性能,通常需要对焊缝金属进行性能检测,常规的拉伸,包括常温拉伸、高温拉伸及持久强度等试验方法,测试段横截面积一般恒定不变,由于焊缝强度远高于母材及热影响区,试样大多断在热影响区,焊缝金属的横向性能无从得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焊缝高温强度及其缺口敏感性测试试样,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测试方法保证拉伸试样断在焊缝区域,从而测得焊缝金属强度及焊缝金属的缺口敏感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焊缝高温强度及其缺口敏感性测试试样,包括两端粗,中间细的长条形状试样,两端为夹持端,中间为测试段。所述试样两端的夹持端向中间测试段方向设有向内凹进的圆滑过渡段,测试段上设有缺口。
所述的缺口开在测试段的一侧。
所述的缺口开在焊缝金属上。
所述的缺口设在测试段的中间位置。
所述的被试样品为矩形结构,夹持端的试验宽度为24mm,单边长度为20mm,中心测试段长度为35-45mm,厚度为3mm,测试段中间缺口深2mm,宽2mm,长度等于被试试样品的厚度。
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是一种焊缝高温强度及其缺口敏感性测试试样,由于在试样上加设了一种变截面带缺口试样,将缺口开在焊缝金属部分,它能保证试样断在焊缝金属内,并能测得焊缝金属强度及其对缺口的敏感性。因为焊缝根部难免存在未焊透等缺陷,焊缝金属强度及其对缺口的敏感性的测量可为评估焊缝在高温高压下长期运行的安全性提供依据。解决了传统试样无法测量焊缝强度及焊缝缺口敏感性等问题,该试样加工简单,试验过程与常规拉伸试验方法基本一样。该项发明填补了该技术领域的空白,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 为常规板状持久拉伸试样实物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发明所做的带缺口持久拉伸试样实物结构示意图;
图3 本发明采用的试验装置原理图;
图4 本发明所做的高温长时拉伸试验试样缺口处试验应力为350MPa实物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所做的高温长时拉伸试验试样缺口处试验应力为290MPa实物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所做的高温长时拉伸试验试样缺口处试验应力为250MPa实物结构示意图。
图中:测试段1,夹持端2,缺口3,调平装置4,杠杆机构5,加载装置6,温度测量与温度控制7,试样夹头8,试样9,高温加热炉1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是焊缝高温强度及其缺口敏感性测试试样,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试样9为长条状和常规持久试样相同,两端粗,中间细的结构;两端为夹持端2,中间为测试段1,两端的夹持端2向中间测试段1方向为向内凹进的圆滑过渡段,其中的测试段1的中部设有缺口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54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