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的茶树抗寒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34463.8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7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峰;商晗武;高永生;胡剑光;余秋珠;王道泽;邵宝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A01N65/44;A01P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 茶树 抗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寒剂,尤其是一种可提高茶树抗寒能力的天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茶叶生产中,每年春寒轻则使茶叶减产、降质,重则导致茶叶绝产,给茶区茶农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从而影响茶叶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头茶和二茶的经济效益相差悬殊,倒春寒严重影响头茶的生产。因此茶叶的防寒抗冻问题是广大茶农年年都要面对的问题,故能解决提高茶叶耐寒能力的技术产品,是一种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产品。
目前,减少茶树寒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引种和选育茶树良种;2、加强培育管理;3、物理方法防护;4、化学方法防护。其中物理方法防护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防冻方法,它的中心是围绕增温、防风等方面进行,主要措施有设置挡风物、铺草防冻、熏烟抗冻等,但是这些方法需要使用较多的物料和人力,增加了茶农的生产成本。
本发明是以竹醋液为基质,添加生理抗寒物质、生长促进物质、酸度调节剂等,按一定的比例和工艺流程配比而成。本抗寒剂结合茶树生理特征的变化,克服了已有抗寒剂有效成分含量单一、配比简单、生产工艺缺乏科学性等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天然的有机物质为主要原料、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能明显提高茶树抗寒能力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茶树抗寒剂含有竹醋液、生理抗寒物质、生长促进物质、酸度调节剂等。
其中竹醋液的重量百分比为75-85%,生理抗寒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8-14%,生长促进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6-9%,酸度调节剂的重量百分比为0.5-1%,其它助剂如保湿剂增溶剂等的重量百分比为0.5-1%。
该茶树抗寒剂还可以加入保湿剂,所述的保湿剂为动植物蛋白胶。
该茶树抗寒剂还可以加入增溶剂,所述的增溶剂为吐温-80、无水乙醇。
本发明所述的生理抗寒物质可以为稀土元素、脱落酸、糖类、水杨酸、有机氮、有机钙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所述的生长促进物质可以为大量微量元素和生长激素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所述的酸度调节剂为氢氧化钙或/和氢氧化钾。
其中稀土元素可以为氯化镧或氯化铈。
其中糖类可以为蔗糖、葡萄糖、乳糖或木糖。
其中有机氮可以为动植物蛋白胶或各种氨基酸,其中动植物蛋白胶可以为骨胶、明胶、琼脂或天然树脂。
其中有机钙可以为柠檬酸钙、葡萄糖酸钙或乳酸钙。
其中大量微量元素可以为磷酸二氢钾、钼酸铵、氯化镁、氯化锌的一种或全部。
其中生长激素可以为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三十烷醇和其它植物内源激素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按比例取所需竹醋液,加入需配的大量微量元素,搅拌至溶解。标为溶液A。
步骤二:需配的生理抗寒物质,溶解于无水乙醇中。标为溶液B。
步骤三:需配的生长激素溶解于热的无水乙醇中,再用竹醋液定容。标为溶液C。
步骤四:将溶液B加入溶液A中,混合,加入适量酸度调节剂,调节至合适PH,搅拌 至溶解。再加入其它生理抗寒物质,搅拌至溶解。标为溶液D。
步骤五:将溶液C与溶液D混合,加入保湿剂,然后调制均匀。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既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以天然的有机物质为主要原料,使用安全,不会造成茶树和人畜中毒事件,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2、在增强茶树抗寒性的同时,能一定程度地提高产量。3、加工工艺简单,无原料紧缺问题。4、生产成本低,产品使用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茶树抗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近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茶树抗寒剂含有竹醋液、生理抗寒物质、生长促进物质、酸度调节剂等。其中竹醋液的重量百分比为75-85%,生理抗寒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8-14%,生长促进物质的重量百分比为6-9%,酸度调节剂的重量百分比为0.5-1%,其它助剂如保湿剂增溶剂等的重量百分比为0.5-1%。该茶树抗寒剂中所述的保湿剂为动植物蛋白胶;所述的增溶剂为吐温-80、无水乙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44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软性线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超厚铜电路板的制作方法及超厚铜电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