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锆合金的电化学抛光电解液及其电化学抛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1781.9 | 申请日: | 2012-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4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中;聂西鹏;吴振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F3/26 | 分类号: | C25F3/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化学抛光 电解液 及其 电化学 抛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抛光电解液及其抛光方法,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锆合金的电化学抛光电解液及其电化学抛光方法。
背景技术
锆合金在300~400℃ 的高温高压水和蒸汽中有良好的耐蚀性能、适中的力学性能、较低的原子热中子吸收截面(锆为0.18靶恩),对核燃料有良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作水冷核反应堆的堆芯结构材料(燃料包壳、压力管、支架和孔道管),这是锆合金的主要用途。锆对多种酸(如盐酸、硝酸、硫酸和醋酸)、碱和盐有优良的抗蚀性,所以锆合金也用于制作耐蚀部件和制药器件。此外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Turnbull和日本东北大学的Inoue研究组各自开发出了临界尺寸达几个毫米的多元合金体系,从而揭开了块体非晶合金研究蓬勃发展的序幕以来,一系列具有大的玻璃形成能力,优异的力学性能的块体非晶态锆合金被开发出来。具有高强度、低模量、高压缩塑性强耐腐蚀性等优异性能的锆合金被已经被作为体育器材、高性能弹簧以及其他微型器械等得到了应用,并且展示了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锆合金产品在生产及应用过程中出于性能、美观和装配等的考虑,往往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相比较于传统的机械抛光和化学抛光,电化学抛光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抛光效果好等优点,而且电化学抛光不受锆合金器件形状的限制,故而在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电化学抛光电解液中常常含有氢氟酸、铬酐等具有强腐蚀性或有毒的电解液,危险性高而且不利于环境保护。因此研发低毒、高效、安全、环保的电化学抛光电解液以及电化学抛光工艺具有明显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锆合金的电化学抛光电解液及其电化学抛光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一种锆合金的电化学抛光电解液:
包括高氯酸、丙酸和无水乙酸,其体积比为5~7:100:900,上述原料均为分析纯级。
二、一种锆合金电化学抛光方法:
(1)预处理:依次用400目、600目、800目、1000目以及1200目的碳化硅砂纸打磨工件,并按顺序用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波清洗;
(2)配制电解液:以无水乙酸作溶剂,量取无水乙酸900 ml, 丙酸100 ml,并混合成溶液;然后量取高氯酸5~7 ml在搅拌的同时滴加到乙酸和丙酸的混合液中,上述原料均为分析纯级;
(3)电化学抛光:将锆合金工件作为阳极,纯钛片作阴极,浸没于电解液中,开启磁力搅拌并接通直流稳压电源进行电化学抛光;
所用电流密度为0.3~0.5 A cm2。
工件与纯钛片阴极的间距为30 mm。
电解液的温度为0~25℃。
当工件浸泡在电解液中进行电化学抛光时,对电解液进行搅拌,其搅拌速度为0~200 rpm。
电解抛光时间为100秒~300秒。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电解液中不含有毒物质,并且在电化学抛光过程中无有毒气体产生。
(2)整个电化学抛光过程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且简便易行。
(3)使用该电化学抛光技术后,样品表面呈现出明显的镜面光泽,经AFM测试,其轮廓算术平均偏差最低可达17 nm,微观不平度高度十点高度最低为23 nm,均方根粗糙度最低为21 nm。
附图说明
图1是Zr64.13Cu15.75Ni10.12Al10合金经机械抛光后(图1(a, b))以及电化学抛光后的(图1(c, d))AFM 图像。
图2是Zr46Cu37.6Ag8.4Al8合金经机械抛光后(图2(a, b))以及电化学抛光后的(图2(c, d))AFM 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实例采用本电化学抛光电解液以及表面抛光技术,对Zr64.13Cu15.75Ni10.12Al10(原子比)合金表面进行了抛光处理,使其呈现出镜面光泽,并获得非常小的表面粗糙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17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