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草莓果实着色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9020.X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5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沈元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08 | 代理人: | 张韬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草莓 果实 着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草莓果实着色的方法,专用于促进草莓果实着色。
背景技术
草莓又叫红莓、洋莓、地莓等,是对蔷薇科草莓属植物的通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莓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草莓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有帮助消化的功效,与此同时,草莓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
目前草莓生产过程中,促进草莓着色的技术主要有:
1采取合理的栽培密度,增大通风透光性,利于光合作用,可以增加果实糖分积累,促进果实着色;
2科学施肥,果实着色前和采收前,控制氮肥用量,多施P、K、Fe均能提高果实花色苷含量;
3在果实着色期铺反光膜,从不同角度加大果实的受光面积和受光时间;
4增加人工辅助光照;
5外施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是乙烯利。
采用1-4的方法见效慢,资金投入大并且对生产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而采用外施生长调节剂的方法,面临着激素残留的风险。
目前,我国草莓生产存在着如何采用安全高效的方法加快草莓果实着色,提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草莓果实着色的方法。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草莓花后10~20天开始每隔2~4天涂抹一次3~8μmol/L蔗糖溶液,连续涂抹2~4次。
本发明方法优选如下步骤:
草莓花后2周开始每隔3天涂抹一次5μmol/L蔗糖溶液,连续涂抹3次。
附图说明:
附图1:5μmol/L蔗糖溶液和500ppm乙烯利对草莓果实横径的影响
附图2:5μmol/L蔗糖溶液和500ppm乙烯利对草莓果实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本发明设计新颖,方法安全简单。解决了如何采用安全高效的方法加快草莓果实上色,提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本蔗糖涂抹草莓果实促进果实着色栽培技术投资少,易操作,见效快,功效高,且极具实用性、推广性。
下面实验例和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本发明。
为证明本方法的有效性,本方法和现有的乙烯利涂抹法作了对比试验,具体如下:
1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北京农学院科研基地温室新兴2号草莓,实验试剂为蔗糖、乙烯利、清水。
2 实验方法
配置浓度为5μmol/L的蔗糖溶液、500ppm的乙烯利溶液。草莓花后2周,即4月3日开始每隔3天对同一果实涂抹1次,共涂抹3次,重复30次,清水对照。对草莓果实横径每2天观察记录一次直至草莓全部成熟。
草莓果实花色苷含量测定方法为每隔2天,采摘3个果实,分别称取草莓样品1g,加入2mL 20%甲酸浸提液,于4℃冰箱中静置至无色,离心取上清液,过微孔滤膜(0·22μm),采用HPLC-MS/MS进行检测。HPLC(Waters2695)检测条件为:C18色谱柱(Capcell PAK UG120,100mm×4·6mm)。柱温35℃,流速0·5mL·min-1,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5%甲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质谱仪采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MicromassQ-TOF micro,Waters),电喷雾电离源(ESI),正离子模式,mass采集100~1500Da。
3 实验结果
由附图1、附图2可知,对草莓果实表面涂抹5μmol/L蔗糖溶液和500ppm乙烯利,可以使草莓相对于对照处理提前2~4天着色。5μmol/L蔗糖溶液处理效果和500ppm乙烯利处理无显著差异。并且5μmol/L蔗糖溶液处理果实安全无污染,而乙烯利处理果实则有残留的风险。
下述实施例均能实现上述实验例的效果。
实施例一:
草莓花后12天开始每隔4天涂抹一次7μmol/L蔗糖溶液,连续涂抹3次。
实施例二:
草莓花后14天开始每隔3天涂抹一次5μmol/L蔗糖溶液,连续涂抹3次。
实施例三:
草莓花后16天开始每隔2天涂抹一次3μmol/L蔗糖溶液,连续涂抹2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学院,未经北京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90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