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无线充放电车位自适应装置及其应用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128793.6 | 申请日: | 2012-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8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 发明(设计)人: | 黄学良;强浩;谭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17/00;B60L11/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无线 放电 车位 自适应 装置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无线充放电车位自适应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属于无线电供电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枯竭以及环境问题的加重,节能减排、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发展新能源技术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解决交通、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电动汽车以电能驱动电机,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电动汽车无线充放电的运行模式,将增强电网的稳定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增强电动汽车与电网的互动性,提高了便捷性,推动和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进程。
电动汽车无线充放电方式目前主要包括感应式和谐振耦合式两种方式。任何一种方式进行电动汽车的无线充放电系统主要由能量发射部分和能量接收部分组成,目前主要采用两个空心螺旋形或方形线圈实现,分别称为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根据电能的流向,即充电还是放电方式的不同,两空心线圈的名称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其中一个空心线圈安装在电动汽车上,另一个空心线圈安放在无线充放电车位下。电动汽车停放在无线充放电车位上后,可以进行无线充放电行为。但每次停车并不能保证上述两空心线圈的轴对称位置关系,位置上的偏差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势必影响电能无线传输的效率,造成电能的无端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电动汽车无线充放电车位自适应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电动汽车无线充放电车位自适应装置,包括主控制器、电源单元、位置检测单元、校正执行单元、通讯单元;其中:位置检测单元、校正执行单元、通讯单元分别与主控制器连接,电源单元与主控制器、校正执行单元连接;其中:
所述位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汽车线圈的位置;
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根据汽车线圈的位置信息以及车位线圈的位置信息形成自适应校正策略;
所述校正执行单元用于执行主控制器发出的校正车位线圈位置的指令;
所述通讯单元用于向电动汽车发出开始充放电行为的信号。
所述电动汽车无线充放电车位自适应装置中,电源单元包括:交流-直流转换器、微时控开关;其中,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器的输入端接交流电,输出端接主控制器的使能端;所述微时空开关的常开触点与主控制器的通信接口连接,常闭触点与校正执行单元连接。
所述电动汽车无线充放电车位自适应装置中,位置检测单元为智能传感器,用于将检测到的车位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传输至主控制器。
电动汽车无线充放电车位自适应装置的应用方法,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位置检测装置获得汽车线圈位置信息;
步骤2,根据已知的车位线圈位置信息以及步骤1获得的汽车线圈位置信息,计算出汽车线圈与车位线圈的距离,进行车位线圈的自适应校正:当计算出的距离在车位线圈可移动范围内时执行步骤3,当计算出的距离超出车位线圈可移动范围时进入步骤4;
步骤3,在车位线圈可移动范围内沿车位线圈、汽车线圈圆心的连线在车位线圈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移动车位线圈,直至车位线圈圆心与汽车线圈圆心重合时,结束车位线圈的自适应校正;
步骤4,计算车位线圈旋转的角度,然后根据计算出的旋转角度旋转车位线圈,使得车位线圈绕车位线圈、汽车线圈圆心的连线转动直至两线圈轴对称。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有效的减小电动汽车无线充放电时位置偏差的影响,提高电动汽车无线充放电时的传输效率,减少电能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动车无线充放电车位自适应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电动车无线充放电车位自适应装置的结构图。
图3至图8为利用电动车无线充放电车位自适应装置校正车位线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电动汽车无线充放电车位自适应装置:包括主控制器、电源单元、位置检测单元、校正执行单元、通讯单元。位置检测单元、校正执行单元、通讯单元分别与主控制器连接,电源单元与主控制器、校正执行单元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87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卧式刮刀离心机滤布压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门封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