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行车后避震车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8065.5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2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徐仁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仁喜 |
主分类号: | B62K19/00 | 分类号: | B62K19/00;B62K25/04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刘新合 |
地址: | 22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后避震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后避震车架,属于自行车车架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行车后避震结构可提供骑乘时的舒适性,尤其是应用于越野自行车时,其效果更加显著,其凭借后避震结构吸收来自于路面或障碍物的冲击,以提升轮胎的牵引力,即可增进转弯、转向、加速、爬坡及制动力等,以便利骑车者掌控自行车。一般自行车后避震结构,类似使用于汽车和摩托车的避震结构,其利用连动装置以组成后避震车架。现有的后避震结构多采用四连杆机构及类似的单摇臂机构,以增加踩踏效率,改善转弯和煞车时的牵引力,且同时能提供避震效果。但是,有一部分避震结构在几何结构、高重心、跨越障碍物及其他特性上仍有其局限性;另一部分则仍无法改良高重心及越过较高的固定物体的缺失。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后避震车架,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后避震车架,包括前车架,前车架上设有头管和五通管,还包括摇臂支架组、连结件和避震器,摇臂支架组包括上臂和下臂,上臂的前端枢接于枢接于五通管上方,后端与下臂枢接,连结件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枢接于五通管下方,第二端部与下臂枢接,第二端部位于第一端部的下方,后轮枢接于下臂的轴心处,避震器枢接于下臂与前车架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后避震车架设置在较低位置,以降低自行车的重心,可降低踩踏时自行车产生惯性摇摆的幅度,同时提供较佳的操控性,且可依不同地形而提供较佳的踩踏效率,以达便利及稳定操控的功效;可保持一定的离地距离,连结件及摇臂支架组可向后枢转且使后轮向上位移,可便利越过障碍物,同时保护后轮,以提供极佳操控性的功效;五通管前方具有瞬间移动中心,当后避震车架被压缩时,瞬间移动中心会向前移动,且降低后避震车架的固有频率,也可提升其操控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车架,2、连结件, 19、后轴,20、五通管, 24、摇臂支架组,25、头管, 7、避震器,30、上臂,50、下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前车架1,前车架1上设有头管25和五通管20,还包括摇臂支架组24、连结件2和避震器7,摇臂支架组24包括上臂30和下臂50,上臂30的前端枢接于枢接于五通管20上方,后端与下臂50枢接,连结件2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枢接于五通管20下方,第二端部与下臂50枢接,第二端部位于第一端部的下方,后轮枢接于下臂50的轴心处,避震器7枢接于下臂50与前车架1之间。
使用时,将后避震车架设置在较低位置,以降低自行车的重心,可降低踩踏时自行车产生惯性摇摆的幅度,同时提供较佳的操控性,且可依不同地形而提供较佳的踩踏效率,以达便利及稳定操控的功效;可保持一定的离地距离,连结件2及摇臂支架组可24向后枢转且使后轮向上位移,可便利越过障碍物,同时保护后轮,以提供极佳操控性的功效;五通管20前方具有瞬间移动中心,当后避震车架被压缩时,瞬间移动中心会向前移动,且降低后避震车架的固有频率,也可提升其操控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仁喜,未经徐仁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80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料容器
- 下一篇:可用于采矿和矿物勘探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