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道估计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7556.8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9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俊;邓单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2 | 分类号: | H04L25/02;H04L25/03;H04L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道 估计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估计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信道估计技术是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系统获得高可靠性和有效性的保证。
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基于导频的方法进行信道估计,即通常是在发送端发送通信双方均已知的频域上的特定序列,来不断跟踪信道的变化。接收到导频信号后,通过LS(Least Square,最小平方)准则算法计算频域信道估计后,对频域信道估计的结果通过两边补零的方式将频域信道序列补足2幂次方长度后,进行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逆变换)或者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变换)运算,从而转换到时域。将获得的时域信道估计序列进行除噪声处理,即将循环前缀长度外的点全部置零。再转换到频域,获得信道估计结果。
然而,采用现有技术进行信道估计时,对时域信道估计序列进行除噪声处理,会丢失时域信道估计序列的部分信息,因此导致时域去噪后的频域信道估计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估计的方法及装置,可以提高时域去噪后的频域信道估计结果的准确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信道估计的方法,包括:
根据导频信号获取频域信道估计第一序列;
计算所述频域信道估计第一序列的平均衰落值;
根据所述平均衰落值对所述频域信道估计第一序列进行扩展,获取频域信道估计第二序列;
将所述频域信道估计第二序列转换到时域,进行时域去噪,获得时域信道估计序列;
将所述时域信道估计序列转换到频域,获得频域信道估计结果。
一种信道估计的装置,包括:
信道估计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导频信号,获取频域信道估计第一序列;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频域信道估计第一序列的平均衰落值;
频域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平均衰落值对所述频域信道估计第一序列进行扩展,获取频域信道估计第二序列;
时域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频域信道估计第二序列转换到时域,进行时域去噪,获得时域信道估计序列;
获取单元,用于将所述时域信道估计序列转换到频域,获取频域信道估计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估计的方法及装置,通过根据接收到的导频信号,获取频域信道估计第一序列;计算所述频域信道估计第一序列的平均衰落值,根据所述平均衰落值对所述频域信道估计第一序列进行扩展,获取频域信道估计第二序列;将所述频域信道估计第二序列转换到时域,进行时域去噪,获得时域信道估计序列;将所述时域信道估计序列转换到频域,获得频域信道估计结果。与采用现有技术进行信道估计时,对时域信道估计序列进行除噪声处理,由于对频域信道估计结果补零,使得补零后的时域序列出现较大的旁瓣,而旁瓣内含有有用信号的功率,直接采用时域去噪后会对频域信道估计结果噪声严重损害,会丢失时域信道估计序列的部分信息,因此导致时域去噪后的频域信道估计结果不准确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提高频域信道估计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信道估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信道估计的装置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信道估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A-图4D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通过两边补零的方式理想信道频域信道冲击响应和时域信道冲击响应示意图;
图5A-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扩展方式理想信道频域信道冲击响应和时域信道冲击响应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信道估计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75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氧装置
- 下一篇:网站服务器与IM客户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